-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级蒸气制冷机性能测试实验指导书
单级蒸气制冷机性能测试实验指导书
中南大学制冷与低温研究所
单级蒸气制冷机性能测试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级蒸气压缩制冷机试验系统和制冷机的运行操作。
2、掌握小型单级制冷压缩机主要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和使用仪表。
3、了解国际标准ISO917—1974《制冷压缩机的试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73—86“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4、掌握制冷压缩机的工况分析及数据整理方法,绘制性能曲线。
5、初步掌握试验工况的试验有关规定。
二、制冷压缩机的试验目的和试验有关规定:(参见GB5773—86)
1 试验项目
单级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主要是测试下列性能指标:
(1)单级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由试验间接测得的流经压缩机的制冷剂质量流量乘以压缩机吸气口的制冷剂比焓与排气口压力对应的膨胀阀前制冷剂液体比焓的差之值。
(2)输入功率:开启式压缩机为输入压缩机的轴功率,封闭式(包括半封闭式和全封闭式)为压缩电机输入功率。
(3)单位功率制冷量:制冷量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2 试验规定:
(1)试验方法的规定:
①压缩机性能试验包括主要试验和校核试验,二者应同时进行测量。
②校核实验和主要试验的试验结果,制冷量之间的偏差应在±4%以内,并且以主要试验的测量结果为计算依据。
③压缩机试验时,系统应达到热平衡状态,试验时间一般不超过1.5小时。测量数据的记录应在工况稳定各点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半小时后,每隔20分钟测量一次,直至连续四次的测量数据都符合表1的规定为止,第一次测量到第四次测量记录的时间称为试验周期,在该周期内允许对压力,温度,流量和液面作微小的调节。
④量热器冷却或加热介质的进出口温差在标定或试验时均小于6℃
表1 试验时允许试验参数偏差的范围
参数 每一个测量值与规定值之间的最大允许偏差(±) 测量值的任一个读数相对于平均值的最大允许偏差(±) 吸气压力
排气压力
吸气温度
电压 1%
1%
3.0%
3.0% 0.5%
0.5%
1.0℃
1.0% (2)试验方法:
主要试验方法:
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
校核试验:
水冷式冷凝器量热器法。
(3)试验一般规定:
①排除试验系统内的不凝性气体,确认没有制冷剂的泄漏。
②系统内应有足够的符合标准规定的制冷剂。压缩机内油位应保持正常值。
③压缩机吸,排气口的压力和温度在同一部位测量,该测点应在吸,排气截止阀外(不带阀的压缩机距机壳体)0.3米的直管段外。
④试验系统装置的周围没有异常空气流动。
⑤试验系统环境温度为30±5℃
3 测量仪表和精度:
①温度测量:
仪表:热电偶、电阻温度计、半导体温度计和温差计。
精度:
、量热器内、冷却介质和制冷剂的进出口温度,准确度±0.1℃。
、冷凝器校核试验时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准确度±0.1℃。
、压缩机吸气温度,流量节流装置前温度,准确度±1℃。
、其它温度,准确度±0.2℃。
温度测量的规定:
、温度计套采用薄钢管或不锈钢薄壁管,垂直插入流体,管径较小时,可45°斜插逆流或用测温管,插入深度为1/2管道直径。套管内注冷冻机油,读数时不应拔出温度计.
、可能时,在用于测量量热器加热或冷却介质和制冷剂进出口温差时,应在每次读数之后,交换进出、口温度计进行测量,以提高测量准确度。
、量热器环境温度的测量为距离量热器外表面0.5,高度为量热器中心位置处四个方向测量的温度平均值。
②压力测量:
仪表:压力传感器
精度:所有压力测量仪表,其绝对压力读数或压差读数的准确度为±1%
③流量测量:
仪表:液体流量计
精度:
、量热器加热或冷却介质,制冷剂液体的流量,准确度为测量流量的±1%以内.
④电工测量(包括指示式和积算式):
仪表:电流表、电压表
精度:
、电流表、电压表:0.5级精度.
三、测试方法:
本教学实验主要试验采用“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校验试验采用“水冷冷凝器法”。
表1 压缩机性能测试参数说明
显示参数 P1、P2、P3、P4、P5、P6
T2 计算参数 T1、T3、T4、T5、T6、T7、T8 、T9
W1、W2、W3
mc
P7
表2压缩机性能测试参数说明
仪器仪表 单位 测量范围 测点数量 测量参数 温度传感器 ℃ -20~100 9 压缩机吸气、排气温度T1、T2
制冷剂冷凝前、后温度T3、T4
制冷剂经过冷器后温度 T5
制冷剂出量热器后温度 T6
冷却水进、出水温度 T7、T8
环境温度 T9 压力传感器 0~3 5 压缩机吸气、排气压力P1、P2
制冷剂冷凝前、后压力P3、P4
制冷剂经过冷器后压力P5
制冷剂出量热器后后压力P6
量热器内压力 P7 流量计 0~2 1 冷却水质量流量mc 电流、电压表 0~8 3 电流表I
电压表V
1、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