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的文化传统.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的文化传统

* 第八章 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的文化传统 第一节 中国传统科学和技术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文化的产生 ★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文化的发展 ★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文化的高峰 ★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文化的停滞和转型 ★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文化发展到高峰的原因 ★各朝代科学和技术文化发展到高峰的具体表现 ★古代科技文化的影响 ★国家的空前统一 ★封建制度高度成熟 ★统治者的支持和鼓励 ★中外文化广泛交流 ★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 返回 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文化发展如日中天,在历史舞台上绽放璀璨光芒。 隋唐 1 长安城的设计和建设、河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雕版印刷都是这一时期突出成就。 2 饮茶之风盛行,陆羽的《茶经》,标志着茶学的问世。 3陶瓷技术发展,出现著名的“唐三彩”,发明了火药。 4 出现世界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唐本草》,出现中国医药学的集大成者孙思邈。 是中国封建文化鼎盛时期,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达到顶峰。 ☆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在军事上得运用是宋代科技最为突出的成果。 ☆医学进入了医学争鸣的新时期。金、元朝时出现了“金元四大家”即: 刘元素、张从良、李杲和朱震亨 。 ☆南宋 宋慈所撰写的《洗冤集录》是一部集大成并影响人类法医学发展的法医学专著。 ☆宋代数学、生物学、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方面都逐步发展并走上顶峰。其中沈括是科学家群体中最杰出的代表。 ☆元代数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朱世杰、李志、郭守敬等一大批 杰出数学家。 ☆元代水利事业也十分发达,开凿完成了完整的京杭大运河。 ☆元代注重网罗人才,东西交流盛况空前,地图成就突出。 ☆棉纺业的推广,黄道婆从海南黎族地区带回的棉纺技术,松江布—— “衣被天下”。 ☆元代末年的皇帝亲自制造了构思精巧、精妙绝伦的计时器——漏壶和龙舟。 李春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 大石拱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 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 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 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 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 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 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 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设计特点:采用圆弧拱形式,改变了 我国大石桥多为半圆形拱的传统;采 用敝肩;单孔。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 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 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 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 代的茶学专著。它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 阐述茶文化的书。它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 艺能。它是中国古代专门论述茶叶的一类重要著作,推动 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返回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 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 出色的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时,他博学善文, 对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无所不精。他晚年所 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 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 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梦溪笔谈》不 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 要的地位。 返回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朝的天文学家、 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字若思, 汉族,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于元太 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郭守敬曾担任 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1276年 郭守敬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 ,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198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 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 *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