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做好汉译英文档
如何做好汉译英翻译不是边缘科学,但是涉及的学科超过了任何一门专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无所不包;天文地理,三教九流,风土人情,文化娱乐,吃穿住行,无所不涉;散文报道,传说掌故,诗词歌赋,应有尽有,真可谓地地道道的“杂”学。多种知识、多种体裁往往在同一资料中同时出现。虚心学习,多思勤问,多查各种资料,必要时还要到现场考察,对原文读懂弄通,表达时符合有关行话,具备用简明、流畅、准确的语言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不能全指望工具书现有工具书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普遍的情况是英译汉多、大、全,而汉译英的工具书则数量少且收词重复率高,尤其是技术性的词语,英语译文很不到家。现在市面上能够见到的专业性汉英词典林林总总,但是具体到一种设备一个产品,确有许多客观问题并未解决。一是相互雷同甚至一字不差,行业特征不明显,即使是“金山词霸”也令人失望。二是真正反映中国特色事物的词汇少,例如中国人说了几十年的“大件”一直未见收录,再如“超生”一词,“超生游击队”的小品在中央电视台都演多少年了,可一本大型汉英词典只有这么两个解释:1. be reincarnated; 2. spare sb.’s life; be merciful,而这两个词义在如今很少用到,或者说用得着的人不需要使用英语来表达。三是新词少,汉语媒体中的许多新的说法没有体现,绝大多数的汉英辞典和经济、贸易、其它商务方面的工具书都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而这些词汇往往是经济活动中最为活跃的成分。这既有社会、技术进展快、词典出版周期长这些客观因素,也有图省事、没有认真积累等原因。译者经常感觉到:出版物中汉译英方面的差错率一般要比英译汉的高得多。查字典是个好习惯,但依赖字典翻不好译。即便手头的词典应有尽有,也不能唯它们的马首是瞻。具有决定性权威的是上下文。要透彻理解原文,了解两种文化差异,应当根据上下文、语境实际情况来译,而不能生搬硬套字典里的释义。?一词多译与表达多样化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在自己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一定的风格和传统。英汉两种语言不仅用词造句的语法结构不同,而且表达思想的方法不同,所用的形象也有不同。我们在翻译时必须以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的原则进行变通。该变不变则太“死”,读者难以得到清楚的概念和流畅的译文;不该变而大变,则失之太“活”,违背原作。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在进行翻译时,有时不能拘泥于词语的字面意思,生搬硬套或单求英汉句型上的对等,需要做些变通。译文要忠实于原文,首先必须注意上述两种错误倾向:追随原文字面结构,是谓机械主义;置原文于不顾,只拣自个儿认识的只言片语翻译出来、堆积起来,是谓自由主义。两种情况都是走极端,都脱离了翻译的本意。扩大知识面体现在具体之中,可以说要更多地注意一词多译(不是“一词多义”)现象。如果译者能对有关情况掌握得充分一些,翻译时就会自如一些,译文表达也可能活泼一些。例如同是会议,可以根据行业、级别、规模相应地译为conference、congress、forum、session、seminar、甚至receiving;同样一个“会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是talking with, speaking at, 也可以是discussing with, speaking on,还可以是meeting with, at the ceremony of。表达多样化与一词多译不是一回事。就是说即便词汇具备了,在句子层面上仍旧需要译者灵活处理。这里仅从“如何学习汉译英”的角度提出来,希望各位在学习以下各课时头脑中总是保持这根弦。可以根据具体的文字内容灵活选择句型、用词及其时态、语态、单复数等。翻译方法可以灵活掌握,根据不同情况从多种角度入手,选择不同的句型结构,采用直译、意译、直译意译相结合等。?尽可能多地掌握背景材料掌握大量的背景资料对做好翻译至关重要,应当广泛、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如果译者对待译文本中的相关内容都不理解,就很难准确地翻译出来让别人理解。翻译时应当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否则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对照汉语原文,英语译文本身无懈可击,可是对照事实,却发现文不对题。例如两张图片的说明文字各是“直刺蓝天” 和“拔地而起”,到底是指什么,只有要来照片看过才知道:前者是一座建筑物的屋顶,上面安装了几副卫星天线,后者是一座高层建筑即将封顶,“刺蓝天”比“拔地起”要低得多。这样就可以相对地贴近真实的语用环境把前者译为Telecom facilities in the sun,后者译为Another sky-scrapper,或 A new high-rise against the blue sky,也就是说,“直刺蓝天”其实是“晒太阳”,而“拔地起”反倒可以“刺蓝天”啦。译者对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得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