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
化解“三大矛盾” 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一、贫困生就业就业“三”
(一)心理障碍多、自我信心低与职业定位理想化的矛盾
1.自卑。因出生低微、经历艰苦、外部条件比较差,使得贫困生特别羡慕非贫困生。如在个人消费上,非困生可以追随流行、紧跟时尚, 相比之下贫困生连基本的学费可能都是借来的,何谈时尚与前卫,自卑心里油然而生。
2.焦虑。心理上的自卑,直接引发对自身现在发展和未来信心的严重不足,尤其对未来找工作问题十分敏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任何把握,更担心会出现“毕业即失业”现象,然而他们又特别渴望获得学校与社会的认可,在极度的矛盾中更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
3.自我封闭。在自卑和焦虑心理的作用下,贫困生只能独自默默承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长此以往,更不愿与人交流和沟通,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中常常表现的很谨慎、很沉默,如此更加封闭了自我空间。
(二)成长基础弱、发展机会小与人才需求复合型的矛盾
贫困生大都出生社会底层和偏远落后地区,普遍存在着成长基础弱和发展机会小的现象,具体表现为:
1.基础差、起点低。很多贫困生所接受的基础教育较落后,在这一阶段,很多人学习的文化科目相对单一且不深入。如英语和计算机等学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大学前很少用过电脑,更谈不上网络应用了;英语也是,他们在中小学所学习的英语大多是“哑巴英语”,少有机会用英语和别人沟通过,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可想而知。虽然都是大一新生,但他们各自的基础是完全不一样的,贫困生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补课”,而想把学科成绩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则相当困难。
2.时间少、实践寡。贫困生要想获得认可就必须首先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因此他们抱着“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精神,把时间都押在了学习上,极少参加其他活动,更不用说有的活动还要自己花钱。还有很多人,在大学阶段很多课余时间都在从事勤工助学、家教等兼职工作,没有精力参与学校集体活动,同时也失去了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机会,从而产生在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和实践能力上的“短板”现象,当个人能力得不到适时发展时,日后在求职中和人际交往中,应变、协调、表达等实践能力必然不高。
3.性格怪、圈子窄。因家庭经济困难,很多贫困生的心头都压着一块大石头,心理压力很大,加上没有时间发展特长和提高综合能力,长时间感受不到集体的好处和温暖,其性格将会更加孤僻和内向,缺乏自信,不愿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直接导致其生活与学习的圈子不断缩小,生存空间也会受到不断挤压而更加狭窄。
学习基础差、实践锻炼少、活动圈子小等等现状对于贫困生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其专业不精、能力不强、性格不好,这显然与当前高校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是不相符合的,这些也正是阻碍贫困生顺利就业的主要矛盾。
(三)经济条件差、社会关系少与就业成本偏高的矛盾
1.经济条件差、自身资源少。贫困生多数来自偏远地区或者城镇低保家庭,经济条件差、物质资本匮乏是每个困难家庭的共同特征。不少贫困生的学费是借来的,生活费是凑来的,快毕业时很多贫困生家庭早已负债累累。为了能顺利应聘工作,不仅要准备多份简历,还要购买服装,最好能参加各种招聘会,拿到各种证书。2009年初,《大连日报》的记者在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询问了十几个前来求职的大学生,他们都表示,为了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花费各种各样的求职费用都是值得的,而且求职过程中肯定是要花费的。其中有5名学生的求职成本费在3000元以上,2名同学的求职成本费在2000元以上,4名同学表示成本费在1000元以上,2名同学的求职成本费在500元至1000元,还有2位同学表示没参加过招聘会,对求职的成本没有计算,只有1名同学表示要自主创业,不会在求职中花费。[4] 如此花销,对于年收入仅有两三千元的贫困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大开支,加之贫困生在能力、性格上的某些缺失,使得他们个体自身资源很不丰富,就业之路将更加艰难。
2.社会关系少、外围资源贫。贫困生都来自农村和城市下层,活动的圈子比较狭窄,并且他们周围的社会关系也都是处在社会底层的群体,所谓的社会关系也就是那些不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亲朋好友。因而,外围资源的相对贫乏使得他们在求职中几乎没有多少社会资源可用,和那些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背景的非困生相比,贫困生成功就业的概率将大打折扣。
三、化解“三”,提升就业
(一)加强心理疏导,在提振信心指数中促进正确择业
择业观是指择业主体对择业目的、意义、方式、空间等方面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由择业动机、职业定向,职业选择范围、途径及方式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5] 择业观反映了择业主体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可、对职业的社会地位、工作待遇等最基本的判断。正确的择业观是成功就业的基础。是毕业生关于就业理想、动机、标准和方向的根本观念与基本看法,是毕业生走向人才市场寻找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ppt
- 我市总部经济分类研究.doc
- 我心目中的饭店.doc
- 我怎样运用165天.doc
- 我想要给你加工资.doc
- 我成长中的傻事.doc
- 我所拥有的,我都带上.doc
- 我所知之天一阁.doc
- 我摊开一个手掌.doc
- 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王海桑.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