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达达主义波普艺术
豪斯曼《时代精神》 豪斯曼《艺术家的肖像》 汉娜-赫西漂亮小姐1920 乔治-格罗兹共和国自动机1920 乔治-格罗兹大都会 达达主义虽然曾一度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终因精神空虚而不持久。 波普艺术 pop art 波普艺术简介 “波普”(pop)这个词来自于英语的大众化(popular)。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是20世纪后现代主义(post modemism)中势力最大。最为风行,传播最广,最有影响的艺术形式。所谓波普艺术,是指艺术家把任何额外存在的物体作为创作载体,并赋予价值的蕴意,以传导给观众最为大众化和最普及化的精神享用的艺术形势。 波普艺术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波普”是一场广泛的艺术运动,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1957年,由汉密尔顿对波普艺术作了“通俗、短暂、消费得起、风趣、性感、噱头、迷人、能大批量生产”的定语 理查德·汉密尔顿(1922 – 2011) 出生于英国,作品风格曾受到“达达主义”艺术家杜尚影响。汉密尔顿奠定了波普艺术的创作方法,即通过直接挪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形象来创作作品,采用印刷拼贴是他最常用的创作方式。理查德·汉密尔顿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波普艺术的领军人物,杜尚的学生,英国最具有影响艺术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到底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非凡迷人”。 艺术特点:1、通俗的表现内容。2、具象形和符号的拼贴。3、新材料和新形式的应用。 波普艺术之父——汉密尔顿 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home so different,so apealing---到底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变得如此美好? 关键词:男人、女人、家庭用品、食物、报纸、电影、汽车、喜剧、电视资料及当时杂志流行形象。 理查德.汉密尔顿的代表作品 《这就是明天》 《朝向男性服饰未来趋势的定义》 《我的玛丽莲。梦露》 “波普教父”—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是美国波 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坎贝尔汤罐、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玛丽莲·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他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于他来说,没有“原作”可言,他的作品全是复制品,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他有意地在画中消除个性与感情的色彩,不动声色地把再平凡不过的形象罗列出来。他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我想成为一台机器” 《玛丽莲.梦露》 安迪.沃霍尔,1967 《可口可乐瓶子作品》 毛泽东!! 流行音乐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肖像画 “部分具代表性的各个时期波普艺术作品欣赏” Angelina Probst-性感画廊 Paolozzi mosaic-Tottenham Court Road地铁站中央站西月台 Adeyto-波普海报 艾薇儿肖像画 电脑绘制波普作品-色彩与朝气 波普的联想 波普艺术关于家居,服装等领域的涉及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 简介 达达主义是一场兴起于一战时期的苏黎世,波及视觉艺术、文学、戏剧和美术设计等领域的文艺运动。达达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颠覆、摧毁旧有欧洲社会和文化秩序的产物。 源于法语达达(dada),意为空灵、糊涂、无所谓; 宣称:艺术伤口应象炮弹一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好;人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切。 (1 )虚无主义 (2)破坏一切 (3)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 标准、追求无意、偶然和随兴而做的境界 口号:破坏就是创造 达达主义 特点 1914~1915年,一战爆发,许多画家逃避到瑞士:汉斯-李斯特、马赛尔-杨科、汉斯-阿尔普等。 1917年,随着战争结束,达达艺术传遍各国。 纽约达达(1915~1920) :马赛尔-杜尚、费朗西斯-毕卡比亚 德国达达(1918~1923): 柏林:胡森贝克、劳尔-豪斯曼、乔治-格罗兹、约翰-哈特菲尔德、汉拉-霍赫 科隆:马克思-恩斯特 巴黎达达(1919~1922):主要是文学,著名画家有毕卡比亚、阿尔普和恩斯特 达达主义 代表人物 它终究是一个很不稳定的文艺思潮。 其艺术理念不具任何建设性,无法长久。 使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