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谁在弹奏一曲东风破---附3
谁在弹奏一曲东风破
——我教《边城》(节选)时的心路历程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中学 柴双政
一
要教《边城》了,竟一周没睡好。
二十年前,当我还是天保、傩送的年龄时,初读《边城》,我泪流满面;二十年后,当我的儿子也是天保、傩送的年龄时,再读《边城》,我依旧潸然泪下。
“我和我的读者行将老去。”沈从文如是说。我老了,沈从文却依然年轻。经得住岁月的磨砺,经得住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的检验,这,就是名著啊!
我曾醉心于沈从文,我曾醉心于《边城》。二十年来,我不曾放过任何关于沈从文和《边城》的篇章及消息;去年三番五次要求从高三下来,不就是冲着新教材,不就是冲着《边城》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是军事要诀,却也道出了我的一些“毛病”:第一次教一篇新课文就兴奋,再教时总觉不如第一次;正因如此,上过许多公开课,我都不愿反复试讲、修改、再试讲——我怕一试讲就“走了气”。
因而,这第一次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我不能对不起湘西、茶峒、碧溪岨,不能对不起翠翠、傩送、天保和爷爷,我甚至不能对不起那船、那狗……
我怕糟践了这一方纯朴明净的水土,我怕糟践了《边城》呵!
二
人教社出版的《教案》及一些教师用书,将本课教学时间定为一课时,但我不能,我的学生不能。用这么少的时间来学习这么一篇极有文化内涵的课文,顶多算是教过了一学期二十四篇课文中的一篇,学生是无法“浸润”其中的。我将时间定为最少二课时。
可教什么?怎么教呢?
反复阅读全著和相关资料后,我心中有谱了。我把教学内容确定为三个板块:1、介绍《边城》故事情节。2、《边城》导读。3、课文赏析。其中前两个板块为重点,第三个板块为难点。
这并没有脱离讲节选课文的常规老套,我还想为讲授添一抹亮色。经过思考,我确定了为每个板块拟一个题目,分别是:《那船 那人 那狗——〈边城〉基本故事情节》、《风景美 风俗美 人情美 人性美——读〈边城〉读什么》、《谁在弹奏一曲东风破——〈边城〉(节选)赏析》。
我给学生解释了题目来源、拟题过程和拟题目的。第一个题目化用的是湖南作家彭见明1983年发表的一个小说篇目《那山 那人 那狗》,我略讲了彭见明小说的诗意化及其与沈从文的师从关系,讲了《边城》中爷爷对船的钟爱和那黄狗的极通人性,特别讲了“那”字的意味悠长。拟第三个题目是我煞费苦心的。拟了七八条都觉缺少魅力,不能打动中学生。是儿子的哼唱点化了我。其时,周杰伦的《东风破》正风靡校园,“……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我的等侯,你没听过,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黄烟蔓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忧伤的歌词与忧伤的旋律和《边城》的意境还是很吻合的,更何况节选部分几次写到傩送的月夜清歌及翠翠和爷爷吹奏芦管,这是沈从文给我们创造出来的美境,“谁在弹奏一曲东风破”的“谁”,姑且理解为傩送、翠翠、爷爷,也可理解为沈大师吧!媚俗吗?可我又分明在《小说选刊》2003年第12期读到一篇小说评论,用的就是这么个题目,那可是一本高情极致的纯文学刊物啊。“野孩子认父亲”,我似乎找到了底气,姑且媚一次俗吧。(其实,这个拟题释题过程也等于给学生作文拟题作了一个示范。我以为,一个语文老师的才情和示范是无处不在的。)
我给原著情节的21章每章都拟了小标题。我不打算只作简单的梗概式复述,梗概复述只有骨胳却无血肉,这对95%以上没读过原著(我事前作了问卷调查)的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无法将其吸附、浸泡于课堂,他们和原著的亲近关系也许就在这简单复述中失之交臂。“用细节打动读者”,我要利用我精熟于这部小说的优势,给学生背诵许多细节,翠翠那“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的纯真;与傩送第一次见面时“你个悖时砍脑壳”的童声轻骂;那内心不同意天保,但爷爷问时却不作理会,“只顾用手去掐葱”,搞得爷爷心想“还是等等看,再说下去这一坪葱会全掐掉了”的不满;那听了杨马兵的讲述,把事情弄明白后,“哭 了一个夜晚”的成熟,以及爷爷“大鱼咬你”打趣孙女的独特方式,船总顺顺“虽还笑着谈到许多笑话,心中却似乎很沉郁,把牌用力掷到桌上去”的给爷爷“一个闷拳”的打击方式,以及对歌、赛龙舟、丧事中“念经起水招魂绕棺”的地方风俗,我想让学生了解一点“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的创作理念,让学生在所述中感受到作品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人性美的自然光华。我还将小说的最后一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改动为“这个人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了!”沈老也许是想给翠翠留点希望,我却想给作品留下更多的凄凉。(对不起了,沈老先生!)
讲授前两个板块的内容,我选择了星期三上午的第二、三节课,这是一周的黄金日,这是一天的黄金课时。操场寂然无声,整个校园都沉浸在授课氛围里,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