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素能提升精练第五讲 近代经济文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 含解析.docVIP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素能提升精练第五讲 近代经济文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 含解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素能提升精练第五讲 近代经济文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 含解析

一、选择题 1.“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材料中的“三种势力”不包括(  ) A.外国资本主义      B.洋务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 D.自然经济 解析:把握材料“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即可,自然经济是工业化的阻碍势力,选择D项。 答案:D 2.“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 A.发展生产与民求富    B.培养人才积累经验 C.辅助军事富国强兵 D.抵制洋货夺回利权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和分析解读能力。材料意思是,自通商以来,由于洋货冲击,土货日少,出现贫弱之患。“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通过发展民用工业可以抵制洋货夺回利权。 答案:D 3.史学界曾有人对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作了比较详细的统计分析,并绘制出下列统计图表。我们由此统计表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发展迅速 B.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实力雄厚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成长 D.自然经济已经退出了中国经济舞台 解析:从图中可知,“外国人办”及“官办和官商合办”的实力较强,商办实力相对较弱。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由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排挤而艰难成长。 答案:C 4.据统计,1912~1913年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 A.保证民族工业长期稳定发展 B.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 C.规范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D.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措施,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民族工业发展,但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环境,民族工业不能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故A不正确;B、D说法不正确,由于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环境等特点决定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民族工业生产结构不可能平衡或合理。排除A、B、D,C表述正确。 答案:C 5.下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这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 A.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 D.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国经济情况的理解能力。民国二十二年是1933年,当时正是世界经济大危机。 故选 D。 答案:D 6.(2013年潮州二模)侨批是出国谋生的潮州人寄回家乡赡养亲属和禀报平安的一种“银、信合封”的特殊信件和民间寄汇,是潮汕历史上举世罕见的文化奇观,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一封侨批,寄自泰国,批封所交寄的款额高达国币2亿元,是一件极少见的巨额批款的侨批。结合所学知识判读,该侨批最有可能寄于(  ) A.1935年       B.1938年 C.1945年 D.1948年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现和迁移运用能力。信息“批封所交寄的款额高达国币2亿元”反映了当时货币贬值、通货膨胀,联系所学可知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滥发货币相关,故选D项。 答案:D 7.19世纪末,中国部分地区“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说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炳烛里谈》)这一记载主要说明了(  ) A.当时西方国家对华以商品输出为主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 C.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部分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一些中国人对“洋货”的使用和推崇,这反映了部分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A项与史实不符,当时西方国家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C项与史实不符,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D项。 答案:D 8.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 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 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C.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D.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 解析: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体现了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反映了社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即政治运动(辛亥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