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死而不亡”如何成为可能?
“死而不亡”如何成为可能?
——张载“气化生死观”的现代解读
张再林
2013-2-21 9:52:34 来源:《中州学刊》(郑州)2012年5期
【英文标题】How Does “Immortality” Become Possible?:?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Zhang Zai’s Theory 【作者简介】张再林,男,西北大学特聘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 710065)。 【内容提要】 张载的生死观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对生死本身的思考,它是循着认识论→本体论→人生论这一理路展开的。如果说在认识论上它在“幽明之辨”名下提出一种象的显微无间的现象学,并由此进入到一种气的聚散一体的本体论的话,那么,这种气的聚散一体的本体论的推出,则进而以天人合一的方式,使人的生死无间的生死观思想得以破显。张载所谓气的聚散也即所谓气的阴阳的气化生死观,既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周易的乾坤之道相接,又以“乾称父,坤称母”的“天亲合一”的方式,体现了向“家本主义”的周礼的宗法思想的历史回归。故张载的生死观的理论深旨,乃是以其直切生命本身的智慧,实现了对“内在超越型”的中国古老的宗教传统的深刻揭示和忠实皈依。? 【关 键 词】张载生死观/象的幽明/气的聚散/生死一体/天亲合一 诚如“后现代主义的大祭师”鲍德里亚所指那样,生死二元对立作为一种至为深刻、也至为冥顽不化的对立,是支撑和奠定整个现代话语权的二元对立逻辑的原型所在,故破解一切二元对立的关键在于破解这种生死二元对立。在这方面,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作为宋明新儒学开山的张载哲学,为我们开显出了一条独特又极具理论启发性的途径。张载哲学以一种直切人类生命本身的方式,使长期以来隐而不彰的中国式的“内在超越型”的宗教观得以真正豁显。 一、从有无之辨到幽明之辨 胡五峰谓:“释氏之学,必欲出死生者。”①显然,一如五峰所言,以其意在洞彻人类生死的生命的终极性关怀,释氏之学不能不使中国传统儒学的形上色彩相形见绌。后者鲜言生死,虽使其不乏乐天知命的情怀,却以此使其在生死之际的抽身而退,生死关头的刻意躲闪、不愿直面,而在哲学之思上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空白和难以释之的缺憾。然而,在张载看来,释氏之学毕竟以“无”为宗,其对生死问题的解决是以对现实人生的否定为代价的,是以“其语到实际,则以人生为幻妄,以有为为疣赘,以世界为荫浊,遂厌而不有,遣而弗存”②。另一方面,道教之流则以“有”为宗,其耽于人生现世的快乐,以长生不老、羽化成仙为人生命的唯一企盼。这样,“彼语寂灭者,往而不反;徇生执有者,物而不化”③,无论释、道,其都在生死观上执着于有无两端,而“滞于有者不知死,滞于无者不知生”④。故“二者虽有间矣,以言乎失道则均焉”⑤,它们二者都无一例外地错失了对生命“实际”的真切洞观。 破则立显。释道两家的不逞,不能不使张载这位勇于造道者在理论上另辟蹊径、别开生面。在这方面,张载在多年的仰读俯思后蓦然发现,作为中国哲学活水源头的大易思想,恰恰为其提供了一条通向生命“实际”的灼然可见的路引。因为“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也”⑥,在张载看来,在大易那里,“圣人仰观俯察,但云知幽明之故,不云知有无之故”⑦。或换言之,大易告诉我们,一种真正的生命真理与其说是一种“有无二分”的实在论的真理,不如说以其“知微知彰”、“微显阐幽”(《系辞下》),乃为一种“显微无间”的现象学的真理。前者使我们在冥顽不化于“在场的形而上学”的同时,或执着于有或执着无,并藉此使我们在生命理解上不可避免地导向生死的冰火二重天;而后者则使我们在视“盈天地之间者,法象而已”⑧的同时,明了“方其形也,有以知幽之因;方其不形也,有以知明之故”⑨,明了“不可象者,即在象中”⑩,并藉此使我们在生命理解上最终臻至生死一条、生死一贯,也即臻至张载所力倡的那种之于生命虚实二者都“体不偏滞”的“兼体”之“兼”。 以“希横渠之正学”自命的王夫之,以其对张载所宗的大易之道鞭辟入里的解读,不愧为深得张子之学三昧的知音。在为张子“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也”一语作注时,他写道:“明有所以为明,幽有所以为幽;其在幽者,耳目见闻之力穷,而非理气之本无也。老庄之徒,于所不能见闻而决言之曰无,陋甚矣。《易》以乾之六阳、坤之六阴大备,而错综以成变化为体,故乾非无阴,阴处于幽也;坤非无阳,阳处于幽也;剥、复之阳非少,夬、姤之阴非微,幽以为缊,明以为表也。”(11)此外,在为张子“方其形也,有以知幽之因;方其不形也,有以知明之故”一语作注时,他还写道:“尽心思以穷神知化,则方其可见而知其必有所归往,则明之中具幽之理;方其不可见而知其必且相感以聚,则幽之中具明之理;此圣人所以知幽明之故而不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阳江市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 .pdf VIP
-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pdf VIP
- 生猪、牛、羊、鸡、鸭、鹅屠宰HACCP计划模式表.pdf VIP
- 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小升初英语真题(含答案).pdf VIP
- 环保项目设备供货及服务保障措施.docx VIP
- 初中物理每日默写知识点(1)_Decrypted.pdf VIP
- 人教版信息科技四年级《多彩的数字世界》教学PPT课件.pptx VIP
- 我的幸福大家庭.pptx VIP
- 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VIP
- (2025秋新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