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和脑疝课件_4.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课件_4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颅腔容积:1400-1500ml 脑组织:1150-1350cm3 颅内容量:2-11% 脑脊液 150ml 允许颅内增加的临界容积约为5%,当超过颅内容积8%--10%,则产生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1、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大 (1)脑体积增大 脑水肿:血脑屏障的破坏和细胞代谢障碍 (2)颅内血容量增加 (3)颅内脑脊液增加 2、颅内占位性病变使颅内空间相对变小 3、先天性畸形使颅腔的容积变小 病理生理: 1、脑脊液的调节 可调节范围8-10% (1)颅内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被 挤入椎管 (2)脑脊液的吸收加快 (3)脉络丛血管收缩,脑脊液分泌减少 2、脑血流量的调节 脑血流量(CBF)=脑灌注压 CPP)/脑血管阻力(CVR) CPP=平均动脉压-颅内压(ICP) CPP正常值:70~90mmHg CVR正常值:1.2~2.5mmHg 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1、年龄 2、病变扩张的速度 分期和临床表现 代偿期: 早期:处治及时,预后良好 高峰期: 衰竭期: 诊 断 病史: 辅助检查: 1、头颅 CT 2、头颅MR 3、脑血管造影 4、头颅X线摄片 5、腰椎穿刺:有脑疝倾向,禁!!! 6、颅内压监测 治疗原则 1、一般处理 2、病因治疗 3、对症治疗 6、脑脊液外引流 7、巴比妥治疗 8、辅助过度换气 9、抗菌素治疗 10、症状治疗 第二节 脑疝(Brain Herniation) 概述: 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大于邻近分腔的压力,脑组织从高压力向低压力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有时被挤入硬脑膜的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 解剖学基础 概述 颅脑损伤的原因 颅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车祸,占所有患者的一半左右。其它常见原因有爆炸、坠落、工矿等事故及各种锐器、钝器对头部的伤害。跌落伤更多见于儿童。 颅脑损伤主要发生在成年人,好发于15-44岁,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男性为女性的两倍。 发生机理 发生机理 加速性损伤 减速性损伤 减速性损伤(injury of deceleration)运动的头部撞击于静止的物体(坠落伤)。 挤压性损伤 挥鞭样损伤 传递性损伤 胸部挤压伤 颅脑损伤的分类 (6) 按昏迷程度分类:Glasgow 昏迷计分法 轻型:13-15分,伤后昏迷在30分钟内; 中型:9-12分,伤后昏迷在30分钟至6小时; 重型:3-8分,伤后昏迷在6小时以上,或 在伤后24小时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小时 以上者;有人将其中的3-5分者列为特重型。 帽状腱膜下血肿 (Subcutaneous Hematoma) 头皮血肿的临床特点 头皮血肿的处理 凹陷性骨折诊断 DAI分级 影像标准 颅脑损伤诊治要点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一般处理---观察,对症,呼吸道,体位,血气,电解质,营养;亚低温冬眠---高热、躁动、抽搐者宜行;降颅内压;神经营养。 (2)手术治疗: 大多不需手术。有脑疝、持续颅内压高、伴血肿者应及时手术-内、外减压术;有脑积水者行分流术。 治疗和预后: 1、损伤的部位程度和范围 2、有无脑干和丘脑下部损伤 3、是否合并其他脏器损伤 4、诊治是否及时、恰当 三 加速性旋转外力+剪切应力作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主的损伤。 病理: 肉眼:损伤后组织间裂隙和血管撕脱性出血灶,不伴有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 镜下:轴缩球是确认(DAI)的主要依据 (Povlishock 1983) 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 axonal injury) Adams等据此将DAI分为三级: Ⅰ级: -有大脑半球、胼胝体、脑干和小脑白质轴突损害的组织学证据; Ⅱ级: -除有 Ⅰ级的表现以外,还有胼胝体的局灶性病变; Ⅲ级: -除有Ⅱ级的表现以外,还有脑干上段背外侧象限的局灶性病变。 DAI临床表现 为受伤当时立即出现昏迷、时间长。 CT示: 大脑皮髓质交界处、胼胝体、脑 干、内囊区域、三脑室周围多个 点状或小片状出血灶. MRI: 能提高小出血灶的检出率。 诊断: 伤后持续昏迷 大与6小时。 颅内压正常,但临床状况差 无明确结构异常的

文档评论(0)

many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