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学先会.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未学先会

“未学先会”教师如何应对?春城中心小学 经娟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师经常发现有许多学生“未学先会”。情况有多种,由于社会发展的日渐信息化与学习化,学生的学习资源正变得日益丰富多样,学生的学习渠道不再仅仅只有教师和教材,他们从父母长辈、课外读物、媒体、网络等学习渠道中可能已经接触了不少的数学信息。其实学生对教材学生已不再陌生,教材的思路与想法不再新鲜,对于教材中的一些知识,学生都已经初步的了解,甚至已经知道了正确的结论。面对这样学生,有的教师置之不理,继续按照预设的教案,让学生“假装不懂”;有的批评学生上课不积极,不认真听讲;有的则是夸学生聪明,了解的很多,就这样一带而过等。但是很少有教师去反思,当学生“已会”时,教师该怎样去判断他们是真会还是假会,会到什么程度,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切合部分是什么、不同部分是什么,立足于学生“已会”的教学该如何有效进行?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谈谈粗浅的认识与做法。探寻“已会”真假。曾琦教授在她的讲座《走进有意义的学习》中说到“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由于通过自主预习,或从生活以及与同伴交流的缘故,对教材中某些学习内容,学生在预习时就有所知晓,甚至能够简单运用。但学生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呢?这是我们老师要切实把握的问题。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老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如果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理解是肤浅的、表面的,教师可以顺其思路引导讨论,这样,既能很自然地引入到探究环节中,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苏教版二上学习乘法口诀,其实有许多小朋友在这之前都已经会背九九乘法表,但学生真的理解吗?还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是我执教《1-4乘法口诀》教学片断:师:你们会背乘法口诀吗?并指名学生背一背。(多个学生背)师:你怎么会那么多乘法口诀?生:爸爸妈妈教我的。生:笔盒上看的。……师:既然你们都会背了,它们都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有的邹了邹眉头,表示困惑,有的想说却表达不清楚。)师:原来看起来简单的乘法口诀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学习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寻乘法口诀中的秘密。(教师接着结合情境图,启发诱导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实际意义,以及编写规则。)师:现在请同桌合作,挑选一至两句口诀,摆出圆片,写出算式。(学生活动,然后指名汇报,师生进行评议)……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数学并不是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他的,而是他本人主动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认知结构进行的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任何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并不是像一张白纸一样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而是带着他独特的数学现实开始新的学习对新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他需要经历一个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螺旋上升的认知结构重组的过程。片段中的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他们在学习新知之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爸爸妈妈教我的”、“笔盒上看的”考虑到部分学生已能熟练地背记“九九乘法”口诀表中的部分口诀。教学时教师调整了教学顺序,把“编出1-4的乘法口诀”这一环节提前,课一开始就通过师生谈话,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背出“1-4的乘法口诀”。然后教师激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从乘法口诀的意义着手,通过观察情境感受乘法口诀的由来,采用语文教学中的“倒叙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用圆片摆出口诀表示的意义。这种从口诀——情境教学策略——意义,顺应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了“动态生成”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实现了学生自我意义的构建过程。二、提升“已会”深度。教材为教学提供了素材,但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对素材的简单利用,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这一素材进行分析、判断、比较、归纳。老师不能因学生在课前已懂了很多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层探究与提升。在学习《元、角、分》这一课时,课前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大多数同学不仅对元、角、分认识,还会使用、换算。全班46名同学都认识元、角、分等各种纸币、硬币,或多或少都花钱买过东西;还有部分同学知道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如果把教学的起点定在“认识元、角、分”,显然不符合学生实际。为此,他把教学起点调整为“用元、角、分纸币、硬币换算”,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相学习,用换币、买东西、拍卖等游戏形式学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认知基础不同的学生都有提高,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都是在自己喜欢的数学活动中学习、探究,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活动体验及其意义构建。三、学习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应该是多元的、多维的,特别是在学校的“构建自主学习课堂,促进小学生自学能力发展”的教研主题实施以后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