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朵奇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朵奇葩

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朵奇葩——周恩来总理 题记: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不如死了。我们敬爱周恩来总理虽然不在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将永远被后代敬仰,爱戴。 现在我们可以在网上读到很多周恩来总理的故事,一个复制粘贴老师的作业可能就完成了,但周总理的故事在我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我不知不觉的被他的故事吸引。我越了解他,就越能感受他的与众不同,感受到他强大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他是多么值得我们去尊敬,去爱戴。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我们国家有一位外貌堂堂,才华横溢的总理,他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我心中的偶像,是我最敬佩和爱戴的人。 周恩来总理的画像至今仍旧挂在爷爷屋里,每次看到这张画像,我都觉得一股浩然正气充斥在我的周围,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无比自豪的心情。耳边则是爷爷讲给我的故事,说周恩来总理如何机智敏锐的应对一个又一个外交难题,如何驰骋在外交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虽然年幼的我不是很理解,但周总理的故事一直在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迹,成为我童年记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记得爷爷说有一个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我还记得在课本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斯特朗是美国女记者和作家,她曾在抗日战争期间两次来华,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英勇抗战的事迹。 1965年11月,在斯特朗80岁生日宴会上,周恩来幽默的祝寿辞,令许多人在多年之后仍记忆犹新。 他说“ 今天我们为我们的好朋友,美国女作家安娜 · 路易斯 · 斯特朗女士庆贺40‘公岁诞辰”在座的听到总理用 “4公岁”这个新名词,都有点奇怪,周恩来解释说“在中国‘公字是紧跟它的量词的两倍40公斤 等于80市斤。因此,40公岁,就等于80岁”听完他的解释,几百名中外祝寿者开怀大笑。斯特朗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总理又接着说“ 40公岁,这不是老年,而是中年。斯特朗女士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写了大量的文章,她的精神还很年轻。我们祝贺斯特朗女士继续为人民写出大量的文章,祝贺她永远年轻” 周恩来幽默风趣的贺词,深深地感动了斯特朗女士。她在答词中,满怀深情地说:“ 周恩来说我只有40公岁,还很年轻,我听了很高兴。我保证要继续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写出大量的著作来。 ” 斯特朗晚年,也好像真的回到了壮年,她勤奋笔耕,每半个月写一篇《中国书简》,宣传中国,借以表达她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