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 第二讲论语孟子和传统儒学
大学语文 第二讲《论语》《孟子》与传统儒学 《史记·孔子世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东方出版中心)第二十五章: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史记·孔子世家》: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历代帝王之祀孔子者,自汉高祖始。学校祀孔,自汉明帝始。 唐开元二十年,追谥文宣王。宋太宗追谥孔子曰“先圣文宣王”,真宗时改谥“至圣”,元武宗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世宗嘉靖九年,改称“至圣先师”。 孔子后裔,代有封号。 《文献通考》:汉曰“褒成君”,魏曰“宗圣侯”,晋宋曰“奉圣侯”,后魏曰“崇圣大夫”,唐初曰“褒圣侯”,开元中改“文宣公”。 《续通考》:宋仁宗至和二年,封孔子之后为“衍圣公” 高丽自宋时即祀文宣王。日本亦立文庙。 《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杨树达《论语疏证》、杨伯峻《论语译注》均将最后一句理解为孔子的谦虚之辞。 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认为孔子之意是做到了以上三点。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杨树达、杨伯峻均以为三十而立是指学礼有成,引《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和《季氏》“不学礼,无以立”以证之。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僖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僖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论语·为政》: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去声)寡悔,禄在其中矣。 朱熹《论语集注》:吕氏曰:疑者,所未信;殆者,所未安。程子曰:尤,罪自外至者也;悔,理自内出者也。愚谓多闻见者,学之博。阙疑殆者,择之精。慎言行者,守之约。凡言在其中者,皆不求而自至之辞。言此以救子张之失而进之也。O程子曰:修天爵则人爵至。君子言行能谨,得禄之道也。子张学干禄,故告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为利禄动。 许慎《说文》:仁,亲也。从人二。 古训:仁者相人偶。 浙江古籍出版社365段玉裁注:按:人偶犹言尔我,亲密之词。独则无偶,偶则相亲。故其字从人二。孟子曰:仁也者,人也,谓能行仁恩者人也。又曰:仁,人心也。谓仁乃是人之所以为心也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与!”(《学而》) 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犯上谓干犯在上之人,鲜,少也。作乱则为悖逆争斗之事矣。此言人能孝弟,则其心和顺,少好犯上,必不好作乱。 孝悌 本,犹根也。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为仁犹曰行仁,与者,疑辞,谦退不敢质言也。言君子凡事专用力于根本,根本既立,则其道自生。若上文所谓孝弟,乃是为仁之本。学者务此,则仁道自此而生也。 程子曰:孝弟,顺德也。故不好犯上,岂复有逆理乱常之事?德有本,本立则其道充大,孝弟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为仁以孝弟为本,论性则以仁为孝弟之本。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冯道的诗歌: 天道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偶作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述而》: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