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蒲松龄故居—聊斋竹林复原
浅谈蒲松龄故居—聊斋竹林复原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蒲松龄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农家庭院,包括聊斋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一间,东向门楼一间,“青砖、灰瓦、茅草顶”,具有浓郁的明清风格。蒲松龄去世后,一直由其后人居住,1938年毁于日本侵华炮火。1948年淄川解放时,故居已是一片狼藉,只剩残垣断壁。自1954年政府开始派员、拨专款分阶段地进行了修缮,并做了简单陈列,不定期地对外开放。直到1980年蒲松龄纪念馆正式成立,聊斋庭院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蒲松龄纪念馆以“聊斋遗址”为基础,经过纪念馆人三十余年的苦心经营,现在已初具规模,成为拥有七个院落、八个展厅,基本陈列体系和配套设施完备,具有独特风格的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人纪念馆。
蒲松龄纪念馆自建馆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农家庭舍、田园风貌为其建设宗旨;以恢复原貌、搞好复原陈列为其建馆方针,从村容村貌到故居的庭院建设逐步再现蒲松龄当年生活时代的各种场景。蒲松龄纪念馆的庭院陈列工作正是本着这一宗旨和方针,在研究人员和陈列工作者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开拓中,不断吸取、借鉴全国各地名人纪念馆的建设经验,结合本馆自身发展中的体会,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自开放以来,得到了不少专家和同行们的好评:早在一九九零年赵春贵发表在《中国博物馆》第二期的《八十年代陈列改革鸟瞰》一文中曾指出:“山东蒲松龄纪念馆的豆棚瓜架、长藤绿荫勾画了蒲松龄那种布衣文人气质,使游人感到舒畅贴切。”他还强调:“一种注意陈列环境美、绿化、气氛化的设计思路使人乐于接受。”上海博物馆陈列专家费钦生先生,也曾赞扬说:“蒲松龄纪念馆是具有特色的纪念馆”,同济大学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因此,三十年来,蒲松龄故居一直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莅临不衰,络绎不绝,充分发挥了纪念馆的社会职能,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宣传聊斋文化起到了较大作用。
蒲松龄故居——聊斋竹林的复原,正是根据纪念馆的建馆宗旨及全部复原陈列系统工程提出的一局部复原陈列的构想。据有关史料表明,历史上的文人墨???植竹、颂竹者比比皆是,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说。以蒲松龄清高脱俗、高风亮节的性情而论,也是酷爱秀竹的。这在他的诗作中不难看到,如《怜竹》诗云:
种竹东南隅,三年挺劲姿。
五月初损箨,数尺尚无枝。
又如《斗室》诗中曾道:
聊斋有屋仅容膝,积土编茅面旧壁。
丛柏覆阴昼冥冥,六月森寒类窟室。
卓午东阡课农归,摘笠汗解尘烦息。
短榻信抽引睡书,日上南窗竹影碧。
再如《寂坐》诗中还道:
余室大如拳,丛竹如缭墙。
尤其更为突出的是,蒲松龄给他的四个儿子起的名字“箬、篪、笏、筠”,都以“竹”字当头,并把“竹”字编入家谱:“竹立一庭,尚国人英。文章先业,忠厚家声。”也是“竹”字当头,可见,蒲松龄与竹子的不解之缘,对竹子寄予着深厚的感情。据研究考证以上所列举的几首诗作,皆是蒲松龄在其聊斋居室中所作,又有“聊斋有屋仅容膝”、“余室大如拳”诗句为证,都是对家居的描写,诗中多处有对庭院的竹子作细腻描写的佳句,据此可断定蒲松龄曾种竹子于庭院之中是可信无疑的。因此说对聊斋竹林的复原,根据是充分的、确凿的,为蒲松龄故居不可不有的独特意境。
关于聊斋竹林地处庭院中的位置,根据“种竹东南隅”和“日上南窗竹影碧”的诗句,应在聊斋正房的南面是绝对可靠的。所植竹子,因水土气候的关系,北方常种茅竹,所以种植茅竹也是可靠的。剩下的就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复原亦即是再现,所以聊斋竹林的复原像所有艺术作品一样,即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之上进行艺术的概括和艺术的创造性加工而形成的艺术情景。因为当时既没有绘图资料,更没有照片资料留给后人可查,所以不管怎样复原也不可能达到原貌。当代人的构思只能以文字记载,符合人物的生活状况、性格特征以及原来的历史氛围,尊重历史事实来作为复原陈列的基本准绳。因此,陈列工作人员必须要在对蒲松龄这一历史人物的生平、思想和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的充分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熟悉资料、深入地研究资料,进入人物当时的生活环境,从而准确地、生动地、艺术地搞好聊斋竹林的复原陈列,达到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效果。
恢复原貌,再现当年的场景,不应该也不可能是自然主义的。陈列设计人员认为聊斋竹林不应该是任其繁衍生长,像野生竹林一样杂乱无章的,就蒲松龄先生而言,也不会任其发展而不加修饰。因此,陈列设计便从审美的角度对所植茅竹加以修整,使之参差有致,错落有序,疏密相间,亭亭玉立,与之地面上的青草藓苔形成完整的统一。同时又考虑到蒲松龄不可能只是“短榻信抽引睡书,日上南窗竹影碧”,他一定也会到竹林之中小憩,或是饮茶凝思、或是酌酒遐想,所以特地于林中置一方石桌,一尊石鼓,石桌上放一把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