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维生素讲稿课件_1.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溶性维生素讲稿课件_1

水溶性维生素 概述 一、维生素 二、维生素的发现 三、维生素的共同特点 四、维生素的命名 五、维生素的分类 六、维生素缺乏 七、维生素与其它营养素的关系 八、几种水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细胞内特异代谢反应所必需的一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二、维生素的发现 我国古代文献,在公元前2600年,有脚气病的描述; 1630年,荷兰军医Bontius发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居民正流行一种地方性、多发性神经炎; 1882年,日本Takaki将军观察到许多船员发生脚气病,在船员口粮中添加肉、蔬菜及面包后,发病者数量大为减少; 1897年,派驻爪哇的荷兰医生Eijkman观察到,仅给小鸡喂精白米则会出现类似脚气病的多发性神经炎,如果将糙米或糠加在饲料中,则能完全预防; 1911年,波兰科学家Funk从稻米碾磨物中分离出能预防脚气病的结晶化合物,并认为该物质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所以命名为“维他命”; 1936年,Williams公布了硫胺素化学结构,合成了硫胺素; 维生素B1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维生素,此后又陆续发现了维生素C、A、D等20多种维生素。 三、维生素的共同特点 以本体的形式或前体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也不能大量储存于组织中,必须经常由食物供给;有些维生素,如维生素K、B6,能由肠道细菌合成一部分,但不能替代从食物获得的这些维生素; 不是构成各种组织的原料,也不能提供能量; 每日需要量很少(以毫克或微克计),但在调节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常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参与酶的功能; 不少维生素具有几种结构相近、生物活性相同的化合物,如维生素A1-A2,维生素D2-D3。 四、维生素的命名 以字母命名: 维生素A、D、E、K、B1、B2、B6、B12、PP、C等 以化学结构或功能命名: 视黄醇、硫胺素、核黄素、抗坏血酸、钙化醇、生育酚等。 五、维生素的分类 脂溶性的维生素 水溶性的维生素 类维生素 脂溶性的维生素 维生素A、D、E、K 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苯、乙醚、氯仿等)中; 在食物中常与脂类共存,在酸败的脂肪中容易破坏; 吸收与肠道中的脂类密切相关; 主要储存于肝脏中; 摄入过多,可引起中毒; 摄入过少,可缓慢出现缺乏症状。 水溶性的维生素 维生素C(抗坏血酸);B族维生素:B1(硫胺素)、B2(核黄素)、B6(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B12(氰钴氨酸)、烟酸(尼克酸、抗糙皮病维生素、维生素PP)、叶酸、泛酸、生物素、胆碱等。 化学组成除碳、氢、氧外,还有氮、硫、钴等; 溶于水不溶于脂肪及脂溶剂; 满足组织需要后,多余的从尿中排出;在体内仅有少量储存; 多数以辅酶或辅基形式参加各种酶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缺乏症状出现较快;容易缺乏的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 毒性很小。 类维生素 一些活性极似维生素,曾被列入维生素类的化合物,称之为“类维生素”; 如生物类黄酮、肉碱、辅酶Q、肌醇、硫辛酸、对氨基苯甲酸、乳清酸和牛磺酸等; 其中肉碱、牛磺酸近来特别受到重视; 牛磺酸保护视网膜、心肌、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增强免疫功能; 肉碱在能量代谢(长链脂肪酸氧化)中起关键作用。 六、维生素缺乏 缺乏原因: 维生素摄入不足; 吸收利用降低; 需要量相对增高。 1. 维生素摄入不足 食物供应不足;食物选择不当; 食物运输、加工、烹调、储存不当,维生素遭受破坏和丢失; 食物的烹调方式对水溶性维生素含量影响较大,如果捞米饭倒掉米汤,所损失的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PP可高达40%; 蔬菜若先切后洗,维生素C的损失可高达2%~8%; 急火快炒,维生素C损失7~30%,慢炒损失更多; 炒菜时再加水煮,维生素C损失21%~78%,维生素B2损失8.6%~23.1%。 2. 吸收利用降低 老年人咀嚼、胃肠道功能降低; 肝、胆疾病胆汁分秘减少; 慢性胃肠炎; 膳食成分,如脂肪过少,膳食纤维过多。 3. 需要量相对增高 妊娠、授乳期妇女; 生长发育期儿童少年; 特殊生活及工作环境人群; 疾病恢复期病人; 长期服用营养素补充剂。 维生素缺乏分类 按缺乏原因: 原发性:膳食中维生素供应不足或生物利用率过低; 继发性: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妨碍了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利用,或因需要量增加,排泄或破坏增多引起的条件缺乏。 按缺乏程度: 临床缺乏:维生素缺乏症; 亚临床缺乏(边缘缺乏):体内由于维生素营养水平及其生理功能处于低下状态,使机体降低了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维生素缺乏发生过程 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组织中维生素储存量降低 生化指标异常、生理功能降低 组织病理改变 临床症状和特征 七、维生素与营养素间相互关系 高蛋白膳食有利于核黄素的利用和保护; 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