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U与PA共混比例对水性聚氨酯性能影响研究
PU与PA共混比例对水性聚氨酯性能影响研究
摘 要:自制了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异氰酸酯组分的聚酯型阴离子水性聚氨酯乳液,并采用共混方法制备了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研究了不同PU/PA共混比例对水性聚氨酯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共混改性的涂膜性能比水性聚氨酯乳液涂膜的耐水性能和耐热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共混;性能
中图分类号:TQ433.432
1 引言
水性聚氨酯以水为介质,具有不燃、气味小、不污染环境、节能、操作加工方便等优点,因而发展十分迅速[1-2]。水性聚氨酯具有耐低温、柔韧性好、耐磨性好、粘接强度大等优点,但也有耐高温性能能不佳、耐水性差、膜保光性差等缺点;而聚丙烯酸酯乳液具有较好的耐水性、耐候性和耐化学药品性,但存在着硬度大、脆性大、柔韧性差等缺点。因此PU和PA在性质上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聚氨酯/聚丙烯酸酯(PU/PA)共混乳液能克服各自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乳液及胶膜的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3-4]。
在实验中,我们把MDI、聚酯型阴离子水性聚氨酯(PU)与聚丙烯酸酯(PA)乳液进行机械共混,制得了水性PU和PA的共混乳液PU/PA,研究了不同PU/PA共混比例对水性聚氨酯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为聚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获得了重要的设计思路与理论依据。
2 实验部分
2.1 原料
MDI、聚酯型阴离子水性聚氨酯乳液(PU),固含量30%,自制;聚丙烯酸酯乳液(PA),固含量48%,上海高桥石化;PU、PA机械共混物PU/PA,固含量30%,自制。
2.2 涂膜的制备
将制得的乳液于聚四氟乙烯板上流延成膜,室温风干后,放人烘箱中于60~80℃下烘4h,取出放入干燥器中自然冷却备用。
2.3 分析测试
2.3.1 乳液平均粒径的测定
观察所得乳液随存放时间的延长所出现的外观变化,记录其分层或絮凝的最短时间(周),3个月以上认为其稳定;6周左右认为其基本稳定;7天以内出现絮凝状物或分层认为其不稳定。
2.5.2 吸水率的测试
称取重量为W1的薄膜(25×25mm),在25℃
下浸没在蒸馏水水中,经24h后取出用滤纸揩去表面水,称重W2,吸水率可用下式计算:
吸水率=[( W2-W1 )/ W1 ]×100%
2.3.2 涂膜力学性能测试
将制备的薄膜制成哑铃形裁刀裁好,
在DQA503B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拉力)试验机(深圳市新三思计量技术有限公司)上进行拉伸实验。实验条件:温度为25℃,拉伸速度为200 mm/min.
2.3.4 红外测试
用Nicolet 500 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Nicolet Co.美)测试,测试方式:衰减全反射(ATR)
2.3.5 DSC分析
用NETZSCH DSC 200 F3型差热扫描量热仪(德国耐驰公司)进行热分析测试。
升温速率为10℃/min,气氛为氮气,保持流速为20ml/min。测试温度范围:-65~180℃,且在-65℃保温30min。
2.5.6 TGA分析
用美国TA公司SDTQ600型热重分析仪测定热稳定。测试温度范围30~600℃,升温速率为10℃/min,气氛为氮气,保持流速为40ml/min。
3 结果与讨论
3.1PU/PA共混比例对乳液外观和稳定性的影响
PU/PA机械共混比例对乳液外观和稳定性的影响见表1所示。
从表1可知,不管 PU/PA 以怎样的固体份机械混合,都能合成出稳定的乳液,乳液都泛蓝光,纯的 PA 乳液在流延成膜的后期,由于水分的挥发,表面张力太大,无法成整块膜用于测试力学性能。
3.2 PU/PA红外分析
为了对不同PU/PA比例的乳液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对PU、m(PU)/m(PA)=80/20、m(PU)/m(PA)=20:80和PA四个样品做了红外光谱分析,其红外光谱图如图1所示。
从红外光谱图5-1可看出:四条红外光谱图在3340cm-1左右均有吸收峰,而在3460 cm-1处几乎看不到吸收峰的存在,说明脲基上的-NH-已几乎完全氢键化;比较四者在3340 cm-1处的氢键化吸收峰,可以看出PU在3340 cm-1左右的吸收峰最强,PU/PA=80/20次之,PU/PA=20/80最弱,表明PU中的硬段有序程度因PA的存在大大降低,说明共混型的PU/PA中PU和PA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在1550 cm-1左右的吸收峰,是-OH和-NCO反应生成的-NHCO-的吸收峰,随着PA含量的增加,该峰逐渐减弱;在1220 cm-1处:由聚氨酯中氨酯基所致,归属于 C-O-C 伸缩振动含量的增加,随着PA 含量的增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浙江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第一段平行投档分数线.xls VIP
- docker面试常见问题.docx VIP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pdf VIP
- 具身智能的基础知识(68页).pptx VIP
- SMT贴片机基础培训 (西门子).pptx VIP
- 游戏资料:哥特王朝救世军完全任务攻略.docx VIP
- 生理学之消化和吸收.ppt VIP
-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教科版(2017).doc VIP
- 专题03有理数的运算8大题型(期中真题汇编,湖北专用)七年级数学上学期人教版2024【附答案】.pdf
- 第七章 软饮料工艺ppt课件.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