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围城》出版初期臧否之声
《围城》出版初期臧否之声
今年5月是钱锺书的《围城》出版65周年。据何启治在2010年第3期撰写的《〈围城〉曾经沉寂30年》一文中介绍,截至2008年上半年,《围城》已创下印数392万册的纪录。如今,“钱学”已成为一门学问,《围城》也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然而,如同经典的诞生总是与争议相伴随一样,《围城》在出版初期即1946——1949年间也经历了一番不小的风波。
1944年,钱锺书开始动笔写长篇小说《围城》,一年后被老友柯灵得知,于是1945年10月3日的上海《文汇报·世纪风》“编者·作者·读者”栏中就有了这样的消息:“钱锺书先生近方创作长篇小说《围城》,已经成其十之六七。”这是最早关于《围城》的创作资讯。1946年2月25日,《围城》始刊于《文艺复兴》第1卷第2期。在该期的“编余”中,李健吾表达了发表《围城》的欣喜之情:“可喜的是,我们有荣誉连续刊载两部风格不同然而造诣相同的长篇小说,弥补我们的遗憾和读者的怨望。李广田先生的诗和散文,有口皆碑,钱锺书先生学贯中西,载誉仕林,他们第一次从事于长篇制作,我们欣喜首先能以向读者介绍。”6月,仅看了前三章的邹琪就在《小说世界》1946年第3期《佳作推荐》里对《围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长篇小说往往不容半途读起,但《文艺复兴》里面的《围城》,至少是一个例外。作者钱锺书散文写得字字珠玑,这些东西搬在小说里还是一样灿烂可爱。这并不是说他喜欢掉书袋。他把书本给融化了,像草一样吃了下去,挤出来的奶还是有书卷气的。读《围城》,仿佛读狄更司同时代的萨克莱;拿中国小说来比,第六期的那一部份很像儒林外史。即使前面的没有看,你还是爱看这一部份。看了这一部份,你就想看前面,等着后面。故事并不紧张,它是写出来让你慢慢看的。”这是第一篇评介《围城》的文字。
1947年5月,《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为配合小说发行,5月1日刊行的《文艺复兴》第3卷第3期封底刊载了《围城》的广告:“这部长篇小说去年在《文艺复兴》连载时,立刻引起广大的注意和爱好。人物和对话的生动,心理描写的细腻,人情世态观察的深刻,由作者那枝特具的清新辛辣的文笔,写得饱满而妥适。零星片段,充满了机智和幽默,而整篇小说的气氛却是悲凉而又愤郁。故事的引人入胜,每个《文艺复兴》的读者都能作证的。”虽是广告宣传但并不夸大其辞,小说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之后,林海(郑朝宗)撰写《〈围城〉与“Tom Jones”》一文比较了《围城》和《汤姆·琼斯传》的不同之处,同时提出了“学人小说”的读法拓展了接受者的视野。他说:“钱锺书和菲尔丁至少有两点相同:第一,他们都是天生的讽刺家或幽默家,揭发虚伪和嘲笑愚昧是他们最擅长的同时也最愿意干的事情;第二,他们都不是妙手空空的作家,肚子里有的是书卷,同时又都不赞成‘别材非学’的主张,所以连做小说也还要掉些书袋。”“《围城》和《汤姆·琼斯传》同样的是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来写的,这笔调浸透全书,成了一种不可须臾离的原质;偶然一离,读者立刻便有异样之感。而也就在这里,这两位作家稍微有些不同。菲尔丁虽好讽刺,却并不悲观。他不喜欢板起脸孔来教训,但有时也说正经话。因此,每逢他转换口气,总是从‘幽默’改为‘正经’。钱先生则是个彻底的悲观家,‘讽刺’之外,惟有‘感伤’,这情形从两书的结局处看得最清楚。”“以体裁来说,这两部作品都是所谓恶汉体的小说(The Picaresque novel)。……比较起来,还是《围城》接近人生。”而钱锺书和菲尔丁的根本相通之处在于:“这两位小说家有个共同的信念,便是题材无关紧要,要紧的是处理这题材的手腕。”至于技巧,明比和描写文是这两部作品大部分的血肉和生命。“他们的互异之点,那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汤姆·琼斯传》中的事实多于议论;《围城》刚刚相反,议论多于事实。这分别是植根于两位作家生活经验广狭的不同。菲尔丁的经验比较丰富,所以他的作品虽也一样的以‘批评人生’为主要目的,却多少总带点‘表现人生’的倾向,尽量把来自多方面的事实填塞进去。钱先生所见的人生似乎不多,于是他更珍惜这仅有的一点点经验,要把它蒸熟、煮烂,用诗人的神经来感觉它,用哲学家的头脑来思索它。其结果,事实不能仅仅是事实,而必须配上一连串的议论。这议论由三方面表达出来:作者的解释、人物的对话、主人翁的自我分析。说到这里,不由的令人想出一个新的名词:‘学人之小说。’”这一视野之后得到了众多接受者的认同。
当然,并非所有的接受者都看好《围城》。方典(王元化)就将《围城》视为“香粉铺”,因为“这篇小说里看不到人生,看到的只是像万牲园里野兽般的那种盲目骚动着的低级的欲望……这里没有可以使你精神升华的真正的欢乐和真正的痛苦,有的只是色情,再有,就是霉雨下不停止似的油腔滑调的俏皮话了”。唐湜指出小说的结构如“一盘散沙”。无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