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英语学习者重音分布情况实证研究.docVIP

关于中国英语学习者重音分布情况实证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中国英语学习者重音分布情况实证研究

关于中国英语学习者重音分布情况实证研究   摘要:为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重音分布情况,从“新信息重读,已知信息不重读”这一重音指派原则入手,运用实验语音学手段,对3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朗读口语的重音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运用听觉法对被试进行了短期教学及为期一周的反复模仿练习,通过对比发现,学习者的重音分布情况有所改善。   关键词:调核 重读 新信息 已知信息 听觉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024-02   1 引言   Halliday(1967)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提出了研究语调可从三方面入手,既调群(tonality)、调核(tonicity)和调型(tone)。他认为语调系统与信息链是相对应的,调群是信息单位,调核是信息的焦点,是新信息中最重要的部分,承载着音高、时长和音强的突显性, 而已知信息不具备这些特征。Halliday还区分了无标记调核和有标记调核;新信息和已知信息。   在此基础上,Prince(1981)针对名词性成分(NPs),提出了口语语篇中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的分类及定义。随后,Brown(1983)以此分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87%的新信息被重读,而几乎所有的已知信息都没有被重读。   2 国内外研究   目前,国外研究多为实证研究,一部分是描述母语者的重音分布特点(Hirschberg 1999;Calhoun 2010;Ardali  Xu 2012),得出结论:绝大部分新信息重读,已知信息不重读。另一部分则是研究第二外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的差异,研究发现学习者的重音分布与本族语者有很大不同(Munro 2010;Kang 2010):学习者的重读音节音高低于本族语者,非重读音节音高高于本族语者(Hua 2003)。   这些研究多针对母语者,较少研究针对第二外语学习者,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研究则更为稀少。   相对于国外研究,国内研究多为理论性的,实证研究则较多的运用感知的实验手段,较少运用软件结合感知的实验方式。国内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中多重音现象显著,其中包含许多已知信息(陈桦2008;杨晋2010)。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关注学习者语音语调与本族语者的差异,而没有和教学相结合。   3 研究问题 ?? 本研究将运用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从信息的角度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重音分布情况,以及短期的听觉教学法对学习者差异的改善情况。具体研究问题为:   (1)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重音分布特点及与本族语者的差异。   (2)在重音的实现方式上,学习者与本族语者有什么差异?   (3)通过短期的听觉教学,学习者的差异性能否得到改善?   4 研究方法   围绕这三个主要问题,本实验拟随机选取30名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英语学习者及4名本族语者作为被试,被试将在安静的室内朗读7组对话。根据研究问题,本实验所研究的句子均由一个特殊疑问句所引导,以控制新信息的位置。   在录音前,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材料,标出其认为的重读部分。本实验将采用听辨结合Praat软件分析的方法分析被试的重音分布并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所有被试分成高低分组。对比、总结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的差异之后,对被试进行短期的教学指导,并给被试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然后,被试将再次朗读相同的录音材料,并与教学前的重音情况相比较。   5 数据处理   本研究运用praat软件对所有录音进行标注,结合听辨确定重音位置,并运用praat脚本提取了每个音节的时长和音高数据。   6 结果及讨论   笔者在提取整理数据过程中发现,学习者存在过度重读、无论新旧信息均赋予重音,也就是所谓的“累积性重音模式”(Kettemann  Wieden 1993:81-92,杨晋2010:9-16)。下表为学习者除新信息外的重音分布情况。   那么,学习者是否知道哪些词应该重读,哪些词不应该重读。为了证实这一假设,笔者进行了一项小测试,把朗读材料打印出来发给被试,让其标出他们觉得应该重读的音节。所得结果与表2出入相似,可见,学习者并没有“新信息重读,已知信息不重读”这一概念。所以,这一原则的讲解和示范成为了接下来教学实验的重点。   经过短期教学及联系之后,学习者的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高分组没有低分组的进步明显。   6.2实现重音的声学特点   众多研究表明,本族语者是通过控制音节的时长和音高变化来实现重读的,那么学习者在此方面是否不同于本族语者,这对学习者的“不自然”语调是否有影响?音高和时长会有个体差异,所以相较于考察调核重读音节的音高和时长而言,考察此音节的音高和时长与整体的音高和时长比值更为客观。也就是考察调核重读音节的突显性差异。本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