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立法保障存在问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见义勇为立法保障存在问题

见义勇为立法保障存在问题   摘要:见义勇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今天,已经从道德范畴上升到了法律范畴。它不再只是道德就能解决的问题,它的行为后果涉及到了法律问题。本文将对见义勇为进行法律分析,提出见义勇为立法保障应注意的问题和原则等。这样立法不仅能够使见义勇为者的权益得到保障,而且能够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从而更加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关键词:见义勇为 无因管理 侵权责任   一、见义勇为的相关概念   见义勇为,是从古代一直延传到今天的一种道德义举,可以说它是正义的人性使然。《论语·为政》早就做出了“见义不为,无勇也”的道德评价,可见见义勇为的定义由来已久。《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如是规定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情奋勇地 去做。”这些都是从道德意义上对见义勇为给予的定义。   二、中国古代见义勇为立法保障机制   见义勇为的立法保障,虽然在法律上还没有明确,但却是势在必行的,因为早在古代,我国就有对见义勇为的立法机制,立法渊源最早可追溯到秦朝,历经了唐、宋、 明、清的发展。首先是历朝法律规定了对见义不为的惩罚措施。其次,我国许多朝代都制定了对见义勇为给予奖励的法规。历代统治阶级非常重视对见义勇为进行立法,并且基本上是以国家法令法规的形式出现。但纵观这些法令法规也始终未从内涵上对见义勇为进行法律界定,而是通过列举哪些行为是见危不救、见义不为应受处罚,哪些行为是见义勇为应该奖励和褒扬,从而对见义勇为做出简单的外延性界定。从内容上看,历代法律在对见义勇为界定时,其中的“义”也就是指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确保自己的阶级统治地位,以及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公、私财物的事,所以在这些法律法规中规定的见义勇为就表现在捕获罪犯方面以及在火灾、水灾时或遇盗遇抢时实施的救助。   比如,秦朝的《法律问答》中这么记载见危不救:“贼入甲室,贼伤甲,甲号寇,其四邻、典、老皆出不存,不闻号寇,问当论不当?审不存,不当论典、虽不存,当论。”唐代的《唐律疏议》对见义勇为规定的更多而细,如该书卷二八???定:“诸邻里被强盗而杀人,告而不救助者,杖一百;闻而不救助者,减一等。力势不能赴救者,速稿随近官司,若不告者,亦以不救助论。”以上是举例对见危不救者的惩罚,古代还有很多关于鼓励奖赏见义勇为的规定。《宋刑统》卷二八有明确规定,《元曲章》卷五一规定:“诸人告或捕获强盗一名赏钞五十贯,盗窃一名二十五贯。应捕人告或捕获强 盗比诸人减半犯人名下追征,犯人财产不及,官司补支。”8还有很多律令对见义勇 为规定详尽。这些规定为我们今天对见义勇为进行国家立法,对见义勇为做出科学的法律界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虽然它以道德为基准,但是我们可以参考其奖惩原则。   (二)中国现代见义勇为立法保障机制   我国现在没有规定统一保障见义勇为的法律,很多地方自行制定了相关法规来保护见义勇为。从法律上看,见义勇为的性质相近于无因管理,那么无因管理的法律应该能适用于见义勇为,但是很多时候相关法律在见义勇为中却无法明确使用,因此造成见义勇为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社会现实。我国最新侵权责任法 23 条规定:“因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权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侵权人逃逸 或者无力承担责任,被侵权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其实该规定可以用到见义勇为上,并且这就是可以用到的最新的对于见义勇为者权利保护的法条,其中也明确了其侵权责任的承担者,但是承担范围等没有具体规定,因此和几则民法 通则一样存在几个保护不力的弊端:   1.《民法通则》第 93 条所确定的受益人偿付原则。这里的受益人包括哪些人,此问题无法律之规定。而在见义勇为法律关系中,受益人既可能是直接受益人,也可能是作为间接受益人的国家;既可能是不特定的多数人,也可能是某一组织,有时候甚 至受益人是模糊的,不能确定的,那么在此情况下见义勇为者的权益如何能够得到保护呢?法律中也没有明确偿付的额限,偿付的标准等等,因此见义勇为者在索偿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很多问题,从而得不到权益的保障。   2.《民法通则》第 109 条规定了由侵害人进行赔偿,而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的原则。笔者认为此条的规定是对见义勇为所涉法律关系未弄清而致。侵害人与行为 人之间形成侵权关系,其理应进行赔偿;而对于受益人与行为人之间形成了另一个法律关系——特殊的无因管理关系(即见义勇为),在二者之间变形成了无因管理之债,为什么受益人却只是进行选择性的适当的补偿呢?如果想补偿鼓励见义勇为,法律就 应当明确规定受益人补偿的原则。还有,“补偿”是补偿部分还是全部?那达不到见义 勇为者的救助条件要由谁来补偿呢?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条规定:“为维护国家、集体或他人合法权益而使自己受到人身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