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燕海派文化记录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丹燕海派文化记录者

陈丹燕海派文化记录者 陈丹燕,当代著名女作家,1958年生于北京,198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著有《陈丹燕青春作品集》三卷,长篇小说《心动如水》《纽约假日》《鱼和它的自行车》《慢船去中国》,“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旅游随笔《咖啡苦不苦》《我要游过大海》,儿童幻想小说《我的妈妈是精灵》等。曾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新闻奖金奖、奥地利国家青少年图书奖、德国国家青少年图书奖银奖、德国青少年评委金色的书虫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青少年“倡导宽容”文学金奖等在平静的生活中,许多人都无法真正看到命运的痕迹,一生已经倏然而过。那样的人生,像一只没有打开过的核桃,你不知道桃仁是怎样的。——陈丹燕从儿童文学翻译者到电台主持人,从作家到知名作家,一切都与理想那么吻合。对陈丹燕来说,这世上再没有什么比人到中年时,发现自己此生竟是按照自己的心愿一路走来更令人安慰了。然而,即便是一马平川的舒坦,总也想和命运斗上一斗。因为她相信,命运是一种浪漫的东西。这是笔者在采访陈丹燕的过程中对她的总体印象。一个人玩,那是她独占的世界两三岁时,陈丹燕随父母和两个哥哥从北京移居上海,在徐汇区的湖南路街道度过了她的童年。一开始,她对上海的生活方式不适应,觉得上海人太热衷于自己的生活。这样的隔膜和忽视在“文革”时期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就像是“浮在水面上的油”。孤独,是这场运动带给陈丹燕最直观的感受。出身好的小朋友不愿和她玩,出身不好的小朋友不敢和她玩,因为害怕背上“串通”的罪名。于是,自得其乐成了陈丹燕童年唯一的选择。她家的后院有一块狭长的绿草地。沿着草地走过去,能看到一排排的厨房窗户。窗户时常是敞开的,能闻到食物的味道。也有人家将洗好的青菜放在窗台上滤水,于是一条细长的水流,就顺着窗台一直流下了墙面,流进了草地。令她记忆深刻的是一些被撕碎的黑白照片,照片上半张微笑的脸,也许就是平时在大楼里昂然走过的严肃的女人。这些照片,事关秘密。当然,属于儿童的快乐也是有的。有时候,在??地里捡到了一些一分、两分的硬币,集起来可以去烟纸店换点妈妈不允许她吃的散装蜜饯——用甘草汁腌的橄榄或者白糖腌的山楂。最遗憾的是,不小心让这些硬币滚进了下水道,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天大的悲哀了。陈丹燕回忆说:“我一个人玩,一个人看到那些东西,一个人去发现,那是我独占的世界。”中文系,梦之队的教授们陈丹燕说自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开蒙”的,她学的第一句英文是Long live Chairman Mao(毛主席万岁)。开学的第一天,还没上课,老师就带领大家用糨糊把一篇篇“有毒”的课文粘起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文革”的终结才是陈丹燕从文之路的开始。70年代末,陈丹燕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施蛰存、钱谷融、徐杰、徐中玉、倪端琴……专业课的老师们简直就是一支梦之队。然而每到春深时分的下午,在中文系上大课的315教室里,陈丹燕忍不住还是要打瞌睡。讲台上正在念唐诗的施蛰存教授那上海口音的普通话,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时髦与斯文,好像一根细棉线一样,在昏睡的陈丹燕那残存的感知里飘忽不定。上课可以打瞌睡,闲书却看得很起劲。陈丹燕在课余常找来一些三四十年代的小册子阅读,以弥补童年时“被禁止”的遗憾。其中,一整套的《安徒生童话集》是她的“圣经”。就连后来嫁人离家时,她也将它带走,放在新房间的床头柜上。她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本书,让她后来写了八年的儿童文学,最后成为一个作家。正儿八经在课堂上教授写作课的则是王光祖。讲课时他手里总拿一把黑纸扇,说到重点处,像古时书生一样,哗地一下打开纸扇:“这虎头、猪肚、凤尾……”当时,陈丹燕的写作课总是拿四分。有一次,她对王光祖说:“我来中文系的目的,不是想做研究,而是想当作家。”王老师笑了笑说:“那么先打好基础再说。”毕业多年后,陈丹燕才体会到:“315教室的讲台上出现的那些梦之队般的教授,与其说教了我学问,不如说教了我如何在这个时代做一个既能同情,也有坚持的知识分子。”1981年,陈丹燕毕业了。“童话大王”陈伯吹替她改书名陈丹燕在大学里的另一个收获,是认识了现在的丈夫陈保平。宿舍底楼有系里学生自办的墙报,那里有赵丽宏的诗歌,有周抗美的小说,还有陈保平的《写给我的父辈》。陈保平的这篇小文当时在系里引起轰动。后来,陈丹燕就成了这个很瘦弱,还戴了一顶大棉帽子的男同学的女朋友。她并没有和她年轻时所幻想的那样,爱上一个安徒生一样的男子,丑、瘦弱、温情脉脉,心上开满了花。二十五岁嫁给陈保平的时候,暨南大学英文系毕业的公公对陈丹燕说:“你最好安安静静做个儿童文学翻译者。”陈丹燕的第一部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是美国小说家怀特的《小老鼠斯图亚特》。原著名叫《斯图亚特·利特尔》,是“童话大王”陈伯吹替她改的书名。每次去瑞金路上的陈老家里谈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