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林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对策
吉林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对策
摘 要: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内民俗旅游资源的研究和分析,结合吉林省民俗旅游的开发条件,针对吉林省民俗旅游产业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民俗旅游的发展对策,为吉林省民俗旅游发展的实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吉林省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10.017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10-056-03 收稿日期:2012-09-25
民俗旅游以鲜明的民俗品格、独特的文化内涵、浓烈的原始气息、厚重的历史氛围、显著的地域差异、欢快的生活情调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对中外游客产生着巨大的诱惑力和感召力。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
一、吉林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随着近些年来出现的旅游开发热,吉林省也积极进行旅游开发。已建成长白山北坡,南坡旅游区,长影世纪城,辉南三角龙湾旅游景区等300多处,初步形成中华名山长白山、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的吉林雾凇、世界文化遗产集安高句丽古迹、中国最大的电影主题公园长影世纪城“四大”旅游精品和绿色生态、雾凇冰雪、历史遗迹、边境风光、民俗风情、工业旅游、观光农业、电影文化、关东美食和会展节庆十大特色旅游产业。民俗旅游作为吉林省十大特色旅游产品之一,其发展还没有达到规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并不是很大。如何使吉林省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更具影响力,这就要求旅游开发者在凭借富饶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最具有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内涵的民俗旅游产品,针对目标市场进行准确的民俗旅游形象定位,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民俗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包含各种旅游开发过程,旅游活动的运行过程就是一个文化的产业化过程,它强调的主导因素是民俗文化。我们相信吉林省民俗旅游的发展潜力和带来的收益将使民俗旅游成为吉林省最重要的旅游产品。
二、吉林省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朝鲜族民俗旅游资源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朝鲜民族能歌??舞,无论年节喜庆,还是家庭聚会,男女老幼伴随着沉稳的鼓点与伽■琴,翩跹起舞习以为常。创始于农业劳作,并具有古代祭祀成分的朝鲜族代表性民间传统活动《农乐舞》,已经在2006年被列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郎》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朝鲜族人民热爱体育运动。摔跤是他们古老的体育和娱乐活动,荡秋千和跳板是妇女最喜爱的娱乐和体育活动,踢足球更是男子普遍爱好的体育活动。所以朝鲜族聚居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白衣民族”“歌舞之乡”“足球之乡”而著称。朝鲜族素以文明礼貌而著称,每年都要举行尊老爱幼的活动,像“花甲宴”“回婚节”“儿童节”等。每逢过节的时候,亲戚朋友也尽量聚在一起,吃饭喝酒、唱歌跳舞,尽情娱乐。朝鲜族的特色美食,如:打糕、冷面、五谷饭、酱汤、狗肉、辣白菜等,对全国各地的旅游者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现在,吉林省内的朝鲜族民俗村和民俗旅游观光点主要有兴光朝鲜族民俗村、龙井龙山朝鲜族民俗村、龙井朝鲜族民俗博物馆。
(二)满族民俗旅游资源
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吉林省内的满族多分布在长春、吉林、通化、四平,省内有1个满族自治县,10个满族乡镇、1个朝鲜族满族乡、4个满族朝鲜族乡。在明朝中期满族吸收中原汉族的袄式服装,改进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装”。其中以男女发饰、女性的旗头和女性的马蹄底鞋最具特色。“口袋房、万字炕,烟筒立在地面上”独特的满族建筑,体现了满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满族人能歌善舞,民族歌舞主要有隆兴舞、鞑子秧歌、腰铃舞等。传统的婚庆习俗、祭祀习俗、丧葬习俗,甚至早期的东北“三大怪”等都是具有独特趣味的满族风情旅游项目。满族的剪纸和补绣成为风格独特的旅游纪念品。吉林省已经建成乌拉街韩屯满族民俗村,这里存在的萨满教文化现象被独特地保存了下来,人们称之为萨满教的“活化石”。还有伊通满族民俗馆,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展示满族传世文物和民俗风情的博物馆。吉林省已经形成的大型满族风情旅游节庆活动主要有: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节、吉林四平叶赫满族风情旅游节等。
(三)蒙古族民俗旅游资源
吉林省内的蒙古族聚居地主要在西部的白城市和松原市,省内有1个蒙古族自治县,10个蒙古族乡。蒙古族的传统盛大集会“那达慕大会”,已经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那达慕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