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基本步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古诗教学基本步骤

小学古诗教学基本步骤   摘要: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应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步骤。小学古诗教学的基本步骤为:揭示课题,介绍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解释课题,领读课文,释疑词语,分析诗句,加深理解,想象意境,表演情境,总結课文,朗读指导,布置作业等。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灵活地加以运用。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步骤;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2-0025-03   人教版和其他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几乎册册都有古诗。这些人选的古诗中唐宋诗人的作品较多,五言诗、七言诗都有。显然,由于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学习和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一般来说,小学古诗教学应做到如下几个步骤。   一、揭示课题   (1)引言揭示课题。如:同学们,我们来学习第2课古诗四首中的第一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板书)(2)复习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学过了第2课古诗四首中的第一首诗和第二首诗,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是谁?(学生回答,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学生回答正确与否。)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古诗四首中的第三首诗《泊船瓜洲》。(板书)   二、介绍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   《泊船瓜洲》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米山,抚州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县)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22岁时考中了进士,做了十多年的地方官,曾两次做过宰相。任职期间积极推行变法革新,努力减轻人民负担,加强国防建设。由于变法革新受到保守派的反对和攻击,致使变法失败。他也被迫辞职归乡。这首诗就是他在归乡途中写的。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和散文都很著名,著有《临川集》等。介绍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时,要根据学年段由少到多,适量增加内容,切忌不考虑学段而“千篇一律”。如:给一年级小学生讲授《梅花》一诗时,作者也是王安石,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介绍作者时应简洁明了,“点到为止”,如???“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安石,他是北宋人,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即可。用“有名”一词而不用“著名”一词,目的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如用“著名”一词,然后再向学生解释“著名”就是很有名的意思,显得很没必要,学生不但不容易理解,还会浪费教学时间。所以,笔者建议对于一年级学生力求多用通俗易懂的词语为宜。   三、解释课题   先齐读一遍课题再解释。如“泊船瓜洲”:泊,是停的意思;瓜洲,是地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大运河人长江处,古时是著名的渡口。   四、领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和逻-辑重音)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利用工具书解释生字和词语的意思。(一、二年级要教学生字词,然后由教者领读一遍。)   五、释疑词语   弄清诗句中某些词语的意思是扫清学习古诗障碍必不可少的一步。特别要弄清古今词义不同的词语。如:杨万里《宿新市徐工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走”字的古意是“跑”,我们现在所说的“走”,古代叫“行”。又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中“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是可爱的意思。而今义的“可怜”则是“怜惜”的意思。再如:杜牧的《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坐”字在这里当“因为”讲,而今义则是“坐下”的意思。由此可见,古今词义的变化往往很大,所以只有把词语的意思弄懂,才能更好地理解诗句。   六、分析诗句   (1)辨别通假字,如:陆游的《示儿》中“死去元知万事空”。“元”是“原”的通假字,又如:王维的《鹿柴》中“柴”是“寨”的通假字。(2)填补词语。把某些诗句中省略了的词语补充出来,使之变成现代汉语的语句来理解就容易多了。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诗主要写的就是“看”。根据诗句填补词语后则成为:“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看)近(看)高低各不同”;又如陆游的《示儿》中“死去元知万事空”,填补词语后则成为“死去元(原来)(就)知(道)万事空”。通过填补词语后,学生就能够按照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来理顺诗句了。(3)调整语序。语序,就是语言的顺序。要把古诗中因对仗、平仄、协韵而倒置的语序,按照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重新调整,然后再意译就比较容易了,如:孟浩然的《春晓》中“处处闻啼鸟”,调整语序为“处处闻(鸟啼)”。学生就明白了“啼鸟”就是鸟叫的意思;又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调整语序为“目欲穷千里”或“欲目穷千里”,译为现代汉语是:要想使眼睛看到千里(以外的景物)。“啼鸟”和“啼不住”(李白《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都是倒装句式。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笔者认为高年级可以讲倒装句式,低年级则不宜,只要调整语序就可以了。   通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