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1—2012学年集体备课记录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2012学年集体备课记录表

2011—2012学年集体备课记录表 12月2 日 第 14周 高中政治组 备课组长 吴启恋 参加人员 胡治国 符金美 张福林 翟宏飞 缺席人员 无 主备人 符金美 第 四 章 第 一 节 课题 世界的物质性 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物质的含义、劳动的作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理解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体会及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从本质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世界观。 教学重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教学难点:物质的哲学含义、物质概念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并建构本课知识框架。 2.引导学生围绕论题“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上帝或神”。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上帝创世说、天狗食日、盘古开天地、达尔文进化论等资料观点。在对一些问题尝试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初步观点、看法。 合作探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探究材料:人的听阈范围是20到2万赫兹。小于20赫兹叫次生波,大于2万赫兹叫超声波。 人眼睛的可见光电磁波的波长在390到700纳米,这一范围内有七种光即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靛色、紫色。红色光的波长是622到700纳米,大于770纳米的光叫“红外线”。紫色光的波长是455到390纳米,小于390纳米的光叫“紫外线”。 探究问题:超声波、次生波,人的耳朵都听不到,红外线和紫外线,人的眼睛都看不见。但是它们会因为人们听不到,看不见就不存在吗? 探究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略)P29。 (1)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①“特性”是一事物具备的,可以使自身和他事物相区别的独特之处。物质相对于意识而言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客观实在性,即不依赖于意识,以其自身而独立存在的性质。 ②意识不具有客观实在性,它必须依赖物质,是对物质的反映。它不能以其自身而独立存在。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指出了物质的客观性,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客观实在性”是一切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 从看得见的山川湖海,到看不见的磁场、超声波、紫外线;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茫茫宇宙,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具体事物都有一个相同点:客观实在性。 结论: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世界统一于物质(一与多、永恒与变化)。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还指出了物质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划清了界限。 合作探究二:论证世界的物质性。 (1) 自然界的物质性:(略)P28。 探究材料:2009年7月22日,我国发生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中国民间传说中,日食是“天狗”吞食太阳造成的。人们为了拯救太阳,便敲锣打鼓、大放鞭炮,以轰走“天狗”,“拯救”太阳。 科学家研究表明:日食是太阳被月亮遮没的一种天象。月球本身不发光,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如果日月地三个天体恰好或近似于一条直线是上时,月球就会将太阳遮没,这就是日食。日食习俗可分三类: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太阳全部被月球遮没的叫“日全食”;月球只遮没太阳中心部分的叫“日环食”,月球只遮没太阳一部分的叫“日偏食。” 探究问题:日食的形成说明了什么道理? 探究结果:日食是按照它自己的运动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并不是什么“天狗”吃掉造成的。自然界是物质的。 (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探究过程 ①从产生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在古猿进化的过程中,劳动扮演了主角。 ②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③从发展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 注意: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教材第十一课社会历史观中将集中予以论述。 (3) 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技能;从意识的本质看,它是物质的反映。 综上所述,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布置 教后 反思、 修改、 评价 五、课后反思 本框题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是物质第,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在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这个要求,注重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科学性和开放性。通过对“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神”这一问题的探究等,让学生学会在思维交流中得到结论,水到渠成。但应注意适当增加时效性更强的社会热点问题加以分析,以增强课题的教学效果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