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江苏省服务业就业弹性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4.1就业弹性的测算
弹性测算主要用于测算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变化敏感反映进行测算的量。弹性可以被定义为由于自变量变化的百分比所引发的因变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可以被表示为:
E = = · (1)
其中E为弹性值,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1)式是弹性的差分表达式,当 →0,则对(1)式取极限为:
E = · = ·= (2)
从弹性的定义可知,它是一个无量纲的量,所以Y和X采用何种单位,对弹性值没有影响。这也是为什么经济中采用弹性而不是导数来衡量两变量的变动关系的原因。经济中的变量千差万别,根本不可能统一于一个单位之中。在本文中,对于测算江苏省服务业的就业弹性值时,采用的单位是亿元,而劳动力的单位是万人。
4.1.1 就业弹性测算的方法
目前学术界比较广泛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测算就业弹性:
长期就业弹性测算计算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指计算一段时间范围内,平均就业增长率与平均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值从而测定就业弹性。此种测算方法由于计算简便,被广泛使用。然而,当弹性值发生波动时,此种方法暴露出不足,其测量结果不能准确表示当前实际的就业弹性值。尤其是当弹性数值在短时间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时,此时的测量值可能与短期弹性值存在出入。
短期弹性测算计算法,这种测量方法主要是在短期内逐年测算每年的就业弹性系数值。这一测算方法的优势在于计算简便,能够清楚地反映各年份之间就业弹性系数的变动。然而,这种方法的劣势在于当某些年份的弹性系数出现异常波动时,使用这种方法就很难把握其变动的内在规律。
长期就业弹性测算计算法和短期弹性测算计算法的计算原理是一样的,即都是通过弹性的定义来计算弹性数值,因此可以将以上两种方法都称为定义法。两种测量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采用长期弹性计算法时,为保证结果的精确性,通常计算其平均值;而当采用短期弹性计算法时,通常计算特定年度的就业弹性值。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发现,两种计算方法拥有着同样的不足,表现在计算弹性值时必须利用弧弹性进行计算。然而,当弹性值连续波动变化时,弧弹性往往不能准确表示当前实际的就业弹性。与此同时,采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就业弹性的测定时,理论前提必须假定其它影响因素基本不变,即简单的认为劳动的投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其它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比如技术投入、管理创新以及资金投入等,都会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相当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错综复杂的实际经济中,使用定义法难以准确的测定就业弹性系数,从而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
因此我们常常采用第三种方法来测算就业弹性,即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并比较准确测定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测量结果来考察经济发展是否能够促进就业。这种方法不但弥补了以上方法的不足,还存在一些优势。首先,这种方法认识到了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不是正比例关系。其次,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测算就业弹性,测量的数值结果比其他方法测量的结果准确。以下将全面分析回归模型的理论原理。
首先,经济增长与就业人数之间的函数方程式可表示为:
L= (1)
利用数学知识,对本方程式两边同时取对数从而对其进行线性化,如公式(2)所示:
InL=In+InGDP (2)
在公式中,β1代表就业弹性E,为了计算就业弹性值,对公式(2)进行回归模型处理,如(3)所示:
InL=In+InGDP + (3)
然后,对公式(3)进行回归处理,从而可以测算出就业弹性值。其中,L表示就业人数,β1是就业弹性,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λ为随机误差项。lnβ0是常数。
年份 2012 2011 2010 2009 GDP 23517.98亿元 20842.21亿元 17131.45亿元 13629.07亿元 就业人数 1737.23万人 1717.72万人 1697.42万人 1663.74万人
就业的人数与经济的增长之间是非线性的关系,函数表述:
L=f(Y)=NYn , L为就业的人数,Y为第三产业的GDP,N为一个常数。n就表示就业弹性。
1737.23=N23517.98 n 1717.72=N20842.21 n
1697.4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机械工程材料第二节.ppt
- 机械原理课件A-第六节 9.ppt
- 高考必备:历史必修课件系列第十四单元 第32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ppt
- 机械制图几种直纹曲面.ppt
- 高考化学烃衍生物.ppt
- 鸡卵类粘蛋白的制备与活力测定.ppt
- 基础化学第9篇.ppt
- 激光原理和技术习题解答.ppt
- 计数器与寄存器时序逻辑电路11.ppt
- 高考调研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课件:7-6实验:测定金属电阻率.ppt
- 林德115系列叉车维修手册 英文.pdf
- 林德E16C-03, E16P-03, E20P-03叉车维修手册 英文.pdf
- 林德H50T叉车维修手册 英文.pdf
- 6.1.2 化学反应与电能 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 必修第二册.pptx
- 零碳项目初步设计(模板).docx
- 金融从业者必懂的宏观经济指标实战指南:2025年投资策略与市场分析.docx
- 第二章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 氯气的性质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 产品经理完全指南:Axure原型设计从入门到实战全解.docx
- 6.1.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苏教版(2020)必修第二册.pptx
- 零碳项目融资方案(模板).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