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熹理学思想对书法理论的影响[权威资料].doc
朱熹理学思想对书法理论的影响
摘 要:南宋集理学大成的朱熹,对待书法的复杂心态,有着重道轻文的一面,也有着文道并重的倾向,反映了理学家们对待书法的矛盾心理。而其哲学思想的系统化,对书论形成了强烈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宋以后的“理学书论”。
关键词:朱熹;理学书论;影响
J292.1
A
在南宋思想界,朱熹因其哲学“集大成”特点而影响最大。尽管朱熹从政经历坎坷,大部分时间在从事讲学和著述,但对道学思想的整理和系统化归纳,使其理学逐渐排斥了其它学派的“异己”思想,达到了“高明纯一”之境。而其书论包含了浓厚的理学思想,反映出理学家对待书法的矛盾心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一、性、心、情的学说对书论的影响
(一)“天地之性”“气质之性”理论与书论
朱熹认为,性的内涵是天赋予认的仁、义、礼、智之性,性可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地之性是本原,是人和物未生之前所共有得本性;气质之性是人生后与每人的生理、身心相结合的具体本性。这个理论来源于张载(正蒙.诚明篇):
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
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
朱熹关于文和艺的论述,背离了他的前辈道学家,却和他十分不满的苏轼的观点相近。在书论中,朱熹并不反对“英武之气”,如在《跋张以道家藏东坡枯木怪石》云:
苏公此纸,出于一时滑稽谈笑之余,初不经意,而
其傲风霆、阅古今之气,犹足以想见其人也。
朱熹在《跋陈光泽家藏东坡竹石》云:“东坡老人英秀后凋之操,坚确不移之姿,竹君石友,庶几似之”,可谓知言。这里似乎承认了东坡的“气质之性”,但这些不能说与“天地之性”无关。所以,当他回到理学家身份时,他有时又会不自觉的流露出“卫道者”的面目。朱熹在《跋朱喻二公法帖》时又云:
书学莫盛于唐,然人各以其所长自见,而汉魏之
楷法遂废。入本朝来,名胜相传,亦不过以唐人为法。
至于黄、米,而欹倾侧媚、狂怪怒张之势极矣。近岁朱
鸿胪、喻工部出,乃能超然远览,追迹元常于千载之
上,斯已奇矣。
看来,朱熹的心理总偏向于“天地之性”,以“求和”为准则也。气质之性有善恶正邪,难以把握,所以朱熹希望通过读书、涵养等途径来变换气质,以合乎他认定的“天地之性”,后来他就在论书时提出了著名的“书关德性说”。
(二)“道心与人心”论对书论的作用
“人心”指的是与人的生命现象共存的人的感性知觉,是属于人的个体的独特感受;“道心”则是指人的理性思维,它是用来把握道义和真理的,所以它具有普遍性。朱熹曰:“盖心一也,自其天理备具、随处发见而言,则谓之道心;自其有所营为谋虑而言,则谓之人心”。
朱熹认为“道心”出于天理或“性命之正”;他认为道心是天理,十分精微;道心是至善的,为圣人所具有的心;“人心”是出于“形气之私”。朱熹的“道心”有其自然的一面,同于“天道”,但矛盾之处在说书法可观“世道人心”,加上伦理意义的“道心”与“人心”紧密联系,有时我们看到两个不同形象的朱熹。朱熹在《跋韩魏公与欧阳文忠公帖》中云:
张敬夫尝言:平生所见王荆公书,皆如大忙中写,
不知公安得有如许忙事?此虽戏言,然实切中其病。
今观此卷,因省平日得见韩公书迹,虽与亲戚卑幼,亦
皆端严谨重,略与此同,未尝一笔作行草势。盖其胸
中安静详密,雍容和豫,故无顷刻忙时,亦无纤芥忙
意,与荆公之躁扰急迫正相反也。书札细事,而于人
之德性其相关有如此者,熹于是窃有警焉,因识其语
于左方。
当然,对王安石的评价并不全面,但朱熹的“端楷论”思想很重,以“安静详密,雍容和豫”的修心要求来创作,怎么能尽书法之奥呢?朱熹《语类》所谓所谓:“此心之灵,其觉于理者,道心也,其觉于欲者,人心也”,就是很好的说明。为杜绝“私欲”泛滥,所以必须提出“道心”的重要性。
(三)“心统性情”说与书论
朱熹认为“情”是与性、心相对而言的,性是未发的静,情是已发的动。“才”是性在人身上的显现。朱子有取于横渠(张载)“心统性情”之说,以为颠扑不破。朱熹在《跋东坡帖》中云:
东坡笔力雄健,不能居人后,故其临帖,物色牝
牡,不复可以形似校量,而其英风逸韵,高视古人,未
知其孰为后先也。
从朱熹的创作实际开看,朱熹的书法流溢出意趣,并可见其冲淡超远的心态、真率稳和之情性。朱熹是一个勤慎醇正的大儒,但其创作又清畅淡远,不类道学家的口吻,特别是不象程颐那样发出鄙视作诗的偏激之论。不过,朱熹多次引用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审核服务方案.doc VIP
-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发展研究探讨.pptx VIP
- 中考名著《红岩》知识要点.doc VIP
- 2025年华医网【放射、超声专业题库】-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及管理.pdf VIP
- 门窗整套施工进度表.docx VIP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 第7单元 快乐读书吧:《老人的智慧 非洲民间故事精选》测试卷(附答案).docx VIP
- DB13(J)T 8360-2020 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1年版).docx
- 煤矿新版“一通三防”培训教案课件.pptx VIP
- 新解读《GB_T 5750.8-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第8部分:有机物指标》最新解读.pptx VIP
- 2025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解析)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