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问题解决措施探讨
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问题解决措施探讨
摘要:后浇带是一种砼刚性接缝,适用于不宜设置柔性变形缝以及后期变形趋于稳定的结构,如果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中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不好,易出现开裂、渗漏等质量事故,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施工后浇带的主要功能,其次,分析了后浇带在设置期间出现的问题,同时,就建筑工程施工中如何有效解决后浇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
Abstract: of the pouring belt is a concrete rigid juncture, used in flexible unfavorable setting deformation cracks and later deformation become stable structure, if not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casting quality control is not good, easy appear craze, such as leakage quality accident and affect the structure of safe us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uring belt of the main function, secondly, the analysis of the pouring belt in the problems during the set,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ow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pouring belt thoroughly discussed, to have th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Post-cast strip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前言
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沉降的变形缝。该缝根据工程具体条件,保留一定时间(保留时间一般保留到结构封顶后,且不少于40天),在此期间早期温差及30%以上的收缩已完成,再用比原结构提高一级的混凝土填筑密实后成为连续、整体、无伸缩缝的结构。它是一种砼刚性接缝,适用于不宜设置柔性变形缝以及后期变形趋于稳定的结构,如果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中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不好,易出现开裂、渗漏等质量事故,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
2. 施工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者,称为后浇沉降带;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称为后浇收缩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称为后浇温度带。后浇带一般可同时考虑几种作用,但终究是临时性的措施,待将该处混凝土补齐后,才??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施工也有特点。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3. 后浇带在设置期间出现的问题分析
在主体结构中后浇带设置宽度常见的有1 000 mm和800 mm两种,在后浇带处钢筋不论是连通还是断开,都会使通过后浇带处的梁、板由原先的连续结构体系变为悬挑结构体系,梁、板按原有结构体系计算所配置的钢筋就有可能不能满足施工阶段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做法是在断开的梁端加竖向支撑,使其成为一端固定、一端简支的结构。
由于施工人员对此种做法理论依据缺乏足够的了解,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后浇带两边的梁板在混凝土浇注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便拆除梁板下的支撑模板,然后再象征性地在悬挑端加L。一个支撑。由于后加的支撑与梁端之间连接不严密或支撑基础不牢,当竖向支撑真正承受荷载时此梁在其根部会出现裂缝而形成质量缺陷。除此以外,有些施工人员的做法是将此梁按一般的悬挑梁施工,待其混凝十强度达到100%(或28 d)便拆除支撑。由于施工现场管理不严格,施工时在临时悬挑梁板从属区域内堆放施工材料或是将上部分隔墙直接砌筑上去,从而使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