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产柠檬酸用黑曲霉选育
产柠檬酸用黑曲霉选育
摘要:利用已有菌种进行分离复壮、斜面培养、麸曲培养,然后发酵,检测产生柠檬酸的量,选择产酸能力较高的菌种,在选出菌种的基础上重复此步骤,挑选出产酸能力最大的菌种,通过实验结果,表明第二次选育的菌种的产酸能力比第一次选育出的种子能够提高75.88%。
关键词:黑曲霉 薯粉 柠檬酸 菌种选育
引言
柠檬酸又名枸橼酸,外观为白色颗粒状或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有强烈的酸味,它存在于天然果实中,其中以柑桔、菠萝、柠檬、无花果等含量较高。早期柠檬酸是以天然果实为原料加工而成,1893年德国微生物学家Wehmen发现二种青霉菌能够积累柠檬酸,1951年美国Miles公司首先采用深层发酵大规模生产柠檬酸。我国1968年用薯干为原料采用深层发酵法生产柠檬酸成功,柠檬酸生产由于工艺简单、原料丰富、发酵水平高,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初步形成了生产体系。
柠檬酸行业是我国生物农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等行业,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而黑曲霉是生产柠檬酸最为重要的菌种,它的产酸能力将直接影响柠檬酸的产量,因此黑曲霉的选育将会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
1)国内外黑曲霉菌种选育研究概况。产柠檬酸黑曲霉已经历了几十年的诱变(induced mutation)筛选,对常用的诱变处理具有一定的抗性。中科院有人尝试把离子束应用于产柠檬酸黑曲霉的诱变,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在此影响下,有人做过用低能离子束注入黑曲霉来优化菌种的产酸能力。李文玲等也曾经用Co60~γ射线诱变产柠檬酸的黑曲霉菌种,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欧美是除中国以外全球第二大柠檬酸主产区,柠檬酸生产企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比较雄厚,一般都是集技术开发、工业设计和生产一体化的跨国集团企业,相比中国柠檬酸行业,在技术和管理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在菌种的选育方面也比我们的经验丰富。本文研究的育种方法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方法简单易学,效果显著,在目前生产分散,技术水平低的实际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2)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由白色逐渐变至棕色。孢子区域为黑色,菌落呈绒毛状,边缘不整齐。菌丝有隔膜和分枝,是多细胞的菌丝体,无色或有色,有足细胞,顶囊生成一层或两层小梗,小梗顶端生成串分生孢子。黑曲霉生产菌可在薯干粉、玉米粉、可溶性淀粉糖蜜、葡萄糖麦芽糖、糊精、乳糖等培养基上生长、产酸。黑曲霉生长最适pH值因菌种而异,一般pH值为3~7;产酸最适pH值为1.8~2.5。生长最适(optimum)温度为33~36℃,产酸最适温度在28~36℃,温度过高易形成杂酸,斜面培养要求在35°Be左右的麦芽汁培养基上。黑曲霉以无性生殖的形式繁殖,具有多种活力较强的酶系,能力用淀粉类物质,并且对蛋白质、单宁、纤维素、果胶等具有一定的分解能力。黑曲霉可以边长菌、边糖化、边发酵产酸的方式生产柠檬酸。
1.主要工作内容和目标
用已有菌种进行分离复壮、种子斜面扩大培养、麸曲孢子培养和摇瓶培养,检测菌种的产酸能力,然后反复选择出产酸能力最大的菌种,最后用沙土管保存备用。目标是使经过第二次选育的菌种的产酸能力比第一次提高20%以上。
2.研究方案
3.药品和材料(见下表)
5.分析检测方法
酸度测定:碱式滴定法
波美度算法:144.3 144.3/p
p:麦芽糖的密度
残留淀粉检测:碘液滴定试验
6.菌种自然分离复壮方法
6.1 第一次自然分离复壮
配制察氏培养基。将平碟、1ml吸管、冷却水、装有99m1稀释用水的250ml三角瓶、装有20ml及小玻璃珠的100ml三角瓶、接种环、察氏培养基等物品在0.11MPa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在酒精灯火焰旁将培养基倒入平碟,使成薄层,放平冷却;灼烧接种环,从出发菌种斜面上取一环孢子放入盛有玻璃珠的三角瓶内,摇震5~10分钟,使孢子呈分散状态;吸取孢子悬浮液1ml,依10-1、10-2、10-3、10-4、10-5稀释,每吸一次换一根吸管;将10-5孢子悬浮液吸取0.5ml放入平碟中,合拢平碟,左右摇动,使孢子悬浮分布均匀,待冷却后放入恒温室(35℃)培养3天后取出置于冰箱内(4℃)保存(培养时平碟底部朝上,并注明时间与菌种编号)。
6.2 第二次自然分离复壮
方法采用划线分离法,好处在于它省去了稀释法的复杂步骤以及容易染菌的缺点,具体方法如图1所示。
7.菌种斜面孢子扩大培养方法
制备麦芽汁琼脂斜面。将干麦芽磨碎,用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招投标合规指引之招标常见问题(第一期).pdf VIP
- 2025版建筑行业临时用工合同范本(2025版).docx
- 痛风性关节炎-课件.ppt VIP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新版教材).docx
- 2024年《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附解析.doc VIP
- Module4Unit1Willyoutakeyourkite?(教学设计)-英语四年级下册.docx
- 新闻编辑学 (第四版).pptx VIP
-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附解析 .pdf VIP
- (人教2019版)化学必修第一册 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