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艺术”到“影像艺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物艺术”到“影像艺术”

从“物艺术”到“影像艺术”   【摘要】与古典艺术相比,现代艺术在形态上的变异极其显著。本雅明在《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等著作中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了从古典到现代艺术在形态上的变异的轨迹。在从“物的艺术”向“影像的艺术”的转变中,我们看到现代艺术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的崭新特质。   【关键词】 摄影;现代艺术形态;嬗变   艺术形态不应只是艺术作品的形态,也不应只是由艺术门类所构成的体系结构的形态。尽管各门艺术存在诸多差异,但所有艺术在致力于构筑引人共往的精神世界上获得了统一。艺术形态是对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感性活动的艺术所作的整体性描述,描述其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也就是描述艺术存在的时空、展开的方式以及具体的状态特征。与古典艺术相比,现代艺术在形态上的变异极其显著。这不仅仅表现在绘画放弃对“逼真”的追求转而追求所谓的“平面性”,也不仅仅表现在新的艺术门类(如摄影、电影等)的出现,就现代艺术整体而言,可以说,无论是其存在的时空、展开的方式,还是具体的状态特征,其变异是巨大的。本雅明是西方社会较早敏锐感知艺术形态上的这种变异,并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分析角度对其进行历史描述和理论阐发的思想家之一,他以一种比较积极的心态迎接一个灵光消逝的年代。在他的《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等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演变的轨迹,若从艺术媒介的角度说,那就是从“物的艺术”演变成“影像的艺术”。   一、“灵光”的消逝   《摄影小史》写作于1931年,是本雅明在参阅当时新出版的几本摄影集后,有感于近百年来摄影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种种影响而写的。本雅明将这段历史进行独特的分期,通过对代表性的摄影家作品的分析来描述不同时期摄影的特征、勾勒摄影性质的历史变化。本雅明把这段摄影史大致分为“黄金时代”、“衰落时期”、“繁荣时期”几个阶段,选取达盖尔、希尔、朵田戴、阿热特、桑德等几位摄影家的作品予以分析。   1.黄金时代亦即本雅明在文中所谓的“转承期”。在本雅明看来,摄影技???发明的头十年,也就是摄影迈向工业化之前的十年是摄影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本雅明关注达盖尔、希尔等摄影家的作品。达盖尔的相片是将上了碘化银的铜板置于暗箱内经曝光后所得。本雅明强调,“每块银版都是独一无二的”[1]10,也就是说每一块银版都是不可复制的孤本。对希尔和亚当森摄于1845年的一张纽黑文渔妇的相片(图1),本雅明这样描述:“垂眼望着地面,带着散漫放松而迷人的羞涩感”,其中某个东西留传了下来,这个东西不肯安静下来,“傲慢地强问相中那曾活在当时者的姓名,甚至是在问相中那如此真实仍活在其中的人,那人不愿完全被‘艺术’吞没,不肯在‘艺术’中死去。”[1]12摄影有着自身的价值,即摄影相片有着以往肖像画所没有的鲜活、真实的东西,尽管它仍具有肖像画的某些特质。相片哪怕是最原始的相片都有着绘画所不具备的“真实性”,即对某人、某事、某物在某一具体情境中真实状态的记录和保存。   本雅明认为这个时期摄影有着一种特质,或者说矛盾,即:真实性与永久性共存与融合,但究其主要方面来说是相片的永久性,而这种永久性与传统艺术(绘画)的特性是相一致的。对此,本雅明在后来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有进一步的阐述:“摄影的展览价值使祭典仪式价值退居次要的地位。可是祭仪价值并非毫无反抗就乖乖就范。其最后一道防线就是人像。肖像照会在早期的摄影中扮演中心角色一点也不偶然。在献给远游他方或者去世的亲爱者的纪念性仪式中,影像的祭仪价值找到了最后的栖身之所。在人面部的瞬间表情里,古老的相片最后一次焕发出‘灵光’,也是因此带有一种忧郁的美感,无可比拟。”[1]68传统艺术特征的残存和现代艺术特征的显露,二者并存,这正是“转承期”摄影的特征。   2.本雅明所谓的摄影的没落时期是他在文中所说的家庭相簿流行的时代,它概指19世纪后半期一个较长的时段。随着黄金时代一代摄影家的慢慢消逝,各地商人终于进入了摄影圈,等到底片修饰法渐渐普及之后(本雅明认为这是恶劣的画家在向摄影报复),摄影的品位也急速下降,于是开始了一个家庭相簿流行的时代。这类肖像照使用的雕像台座、小栏杆等道具,是商人从名画中获得的灵感,以满足所谓“艺术性”的渴望,它们是人为设置的,造作,不自然,因而不真实。正像当时一份英国专业报刊所说:“绘画中的柱子看起来真实,可是摄影用柱子当道具却很荒唐,因为常见到柱子竟被直接立在地毯上。而大家都晓得,大理石或普通石柱是不可能建在地毯上的。”[1]25卡夫卡幼年的肖像照就是这种恶劣时尚的有力证明(图2)。在这张相片中,又窄又小令人感到屈辱的童装、虚假的热带景观、宽边的大帽是如此的拙劣,唯有卡夫卡那无尽忧伤的眼神在奋力主宰这个为他设计的风景,否则他就被布景吞没了。   早期摄影照片的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