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远行吟常青白杨
永远行吟常青白杨
“我是喝部队的奶长大的”
如约走进了梁老的寓所,年已八旬的梁老仍声若洪钟,着实让人惊奇,冉冉的白发下闪烁着一对睿智的眼睛,挺直的腰板透露出一派军人特有的气质,让人想起蓝天下高高的白杨。于是我们很自然地提到了那首传遍大江南北的军旅歌曲《小白杨》。
梁老于1931年出生在四川达县北山乡,在巍巍的大巴山麓度过了他的童年。“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我的许多长辈、亲戚为参加革命丢掉了性命,我从小听惯了大巴山的民歌,也听了不少红军的歌谣,小时候就对英雄充满敬仰。”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高中即将毕业的梁上泉,有幸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因为有写作的特长,不久就被分配在部队文工团担任了创作组副组长。火热的部队生活既为他提供了广阔的创作天地,也赋予他极大的创作激情。“那时候,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爬山涉水深入革命老区不觉辛苦,采访苏区群众经常被感动得泪水长流。接触越多感情也就越深,那种血浓于水的感情就像婴儿连着母亲的脐带。”
正是出于对部队的深厚情感,他先后创作出了歌词《一根扁担》、新诗《牦牛队的姑娘》、成名作《阿妈的吻》,同时还滋生出创作著名叙事长诗《红云崖》的念头,也为他创作同名大型歌剧《红云崖》奠定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和感情基础。
“1957年我转业到了地方,人虽然离开了部队,但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即便是到了地方,还经常以一个老兵的身份深入到山区、边疆、海防体验部队生活。”
长期吮吸着部队乳汁的梁老,在诗歌、歌词和剧作等领域里,创作出了大量反映部队生活、歌颂军人情怀的优秀作品,不仅深受部队官兵欢迎,也深得群众喜欢。
“是爱让我回到了故乡”
梁老成名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是当时闻名全国的“五大青年诗人”。1956年2月,著名诗人沙鸥在《人民文学》杂志2月号《成长中的青年诗人——谈梁上泉的诗》中这样评价他的文学创作:“一提到梁上泉的诗,便想到了那种朴素、动人、充满边疆生活色彩的民歌调子。”足见他当时在文学界的地位和在读者中的影响。
那时的梁老也正好在北京军委公安政治部文工团(中国武警文工团的前身)任创作员。北京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和文学的制高点,按当初他在文学上的发展势头,他在北京应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1957年11月,梁老却申请从北京转业到了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歌剧团(后改名为重庆歌舞剧团)任编剧。
梁老如此解释他的爱:“我的家乡在四川,我的父老乡亲在四川,我的爱人在四川,我文学创作的启蒙也在四川……尽管当时的首长、战友、文友都百般地挽留我,我心里却始终装着一句话,我没有理由不回四川。”
梁老虽然离开了北京回到四川,但照样取得了丰硕的文学成就。从1958年至1965年7年间,他的大量诗作、词作、剧作先后发表在《人民文学》《收获》等文学杂志,多部作品入选国内各文艺出版社的诗选版本,同时出版了《小雪花》《大巴山月》等诗集,成为当时川内为数极少具有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剧作家、词作家及诗人。
“梁公是个需要解读的谜”
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理论学者彭斯远长期关注、研究梁老的创作,并利用数年时光编完《透视梁上泉》一书。他认为:“重庆著名诗人梁上泉,在我国当代文坛是一个值得认真解读和透视的谜。”他在分析了当今诗坛不甚乐观的现状之后,看到梁老仍然有如此澎湃的诗情,不由得感叹:“已经创作了半个多世纪,新旧体诗写了几千首的梁公,却至今仍在写诗、读诗、出诗,他永远都在为诗而苦苦奋斗,永远都在为诗而劳碌奔波。这难道不是一个值得解开的谜团吗?”
是的,梁老的文学创作,是我国不少理论学者研究的对象。我国著名诗歌理论学者吕进将他的诗概括为“能歌的诗”:“由于语言的简洁、易懂和口语色彩,由于节奏的鲜明,梁上泉的诗有着很强的可唱性,他的好诗往往就是好歌词,他是一位能歌的诗人。”
梁老还是国外理论学者研究的对象。日本学者岩佐昌暲认为:“梁上泉的天赋诗资就像《云南的云》中所表现的那样,对自然风景有着敏锐的、充满激情的感怀能力……他的天赋诗资因树立了新的诗歌观而得以发扬光大。”
日本九州大学现代文学研究专家秋吉纪夫教授也对梁老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他认为:“梁上泉的创作态度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他深深地扎根在祖国的沸腾的现实生活中,在那里发现诗的源泉。他咏叹的主题是各族人民的团结友爱、祖国建设和朝气蓬勃的、新的、狂欢的舞蹈中表现出的爱。他的诗音调铿锵,表现风格简洁、明晰,技巧娴熟,诗中跳动的节奏在全篇激起了波涛……”
“永远吟唱着大美大爱”
“他的眼睛是善良的,他的笔头也是善良的,他笔下的一切是那样的美丽纯洁,他写景,写情,写大好河山,也写情景中的人物和故事,信手拈来皆是词,人间何处无歌声?……他永远吟唱着大美大爱。”资深媒体人、著名作家许大立先生如是评价梁老的创作和人生。这种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