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鬼见愁”文学形象与民俗及其背后社会心理
浅议“鬼见愁”文学形象与民俗及其背后社会心理
摘 要:《毗婆沙论》中提到:“鬼者,畏也,谓虚怯多畏,故名为鬼。”中国鬼话中的鬼,大部分志怪文学中的“鬼”更像是“衰鬼”,什么都怕。孔夫子曰“子不语怪、力、乱、神”,却阻挡不了文人和百姓对“鬼文化”的探寻,尤其是“鬼见愁”的文学形象及民俗,更反映了历代文人和百姓的特殊社会心理。
关键词:鬼见愁;聊斋;草堂;纪晓岚;周作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003-02
孔夫子曰:“子不语怪、力、乱、神”。①然而中国历史上,恪守教化的文人,一边将孔孟圣贤书作为金科玉律,一边“阳奉阴违”将鬼怪捧为文章“座上客”,清代刘青园的《常谈》有云:“鬼神奇迹不止匹夫匹妇言之凿凿,士绅亦尝及之。”②瓜棚下把酒海阔天空,火炉边促膝细话家常,齐志怪,晋搜神,唐传奇,???清两代笔记体小说一时反生,出了个“鬼痴”蒲松龄,且姑妄说之,亦“姑妄听之”③,听之且笑之,笑之可教之。况且帝王将相,尚且“不问苍生问鬼神”,何况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鲜有不耳濡目染,道听途说的。茶棚瓜架,酒馆摊头,最是滋生这些奇奇怪怪好故事的土壤,从百姓口中到文人笔下,从古籍杂谈又回到民间,循环往复,形成了中华文化独特的“鬼文化”,当真是鬼趣横生。
一、“鬼见愁”的文学形象与民间风俗
通常人们用“鬼见愁”形容特别棘手的事或特别难对付的人,然而《毗婆沙论》中提到:“鬼者,畏也,谓虚怯多畏,故名为鬼。”④可见鬼其实胆子可小,愁的东西可多了。
遇神怕神。且不说位列仙班的道教三清,单是钟馗⑤,神荼、郁垒⑥这些专司捉鬼甚至吃鬼的小神,就够他们哆嗦一阵子。《山海经》中就好好描述了一番神鬼的生存世界。
遇人怕人。民间传闻人怕鬼,但其实鬼更怕人。因此门神的传说就由神荼、郁垒变成了关公、李元霸、秦琼、尉迟敬德等,正好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三中《董天士遇狐女》⑦篇托借狐女之口,讲述这些异类害怕的五种人:凶暴,术士,神灵,有福,有德。神灵和术士可以收服他们,所以要躲避;凶残暴戾因为气焰太盛要躲避;有福气走旺运的又要躲避,有德之人有正气的还要躲避,做人不易,做鬼更难。其中核心,恐怕在一个气字。最搞笑的一定是《搜神记》的《宋定伯卖鬼》⑧。自从这缺心眼的鬼透露了鬼怕唾沫之后,《太平广记》⑨、《露书》⑩、《金壶七墨》{11}、《聊斋志异》等书中均提到这个情节,可谓屡试不爽,简直比道士手中的灵符还有效。
民间贴“门神”的习俗,正好是应着震慑“鬼”的神人而来,以便将“鬼”当在门外,求家宅平安。因此历代司门神之职的,也是上述几位“凶神恶煞”的“鬼见愁”了。
而老人家常言“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亦是教人从小便要做个正人君子,身正不怕影子斜,正气凌然的人,连鬼都敬畏三分,哪敢惹上你。
遇鬼怕鬼。鬼死了会变成聻,正是鬼最怕的东西。
《五音集韵》{12}解释说:“‘聻’,人死做鬼,人见惧之;鬼死做聻,鬼见怕之。若篆书此字,贴于门上,一切鬼祟,远离千里。”不少文人的志怪小说里都用到了这个桥段。《聊斋志异·卷五·章阿端》说:“人死为鬼,鬼死为聻。鬼之畏聻,犹人之畏鬼也。’”袁枚在《子不语·城隍杀鬼不许为聻》{13}中,十分清晰的盘点了鬼的三种“人生”。规规矩矩的鬼可以轮回;不能轮回的再死一次变成聻,前往鸦鸣国。罪无可恕的,被打得魂飞魄散。
因为鬼最怕聻,所以道士驱鬼念的口诀就是这个聻字。但是民间道听途说,把这个聻字听成了贱{14},误传为鬼怕下贱的东西,所以用脏东西来收鬼,比如狗血,屎尿,给小孩起个贱名,鬼就不会把小孩抓走。虽然是以讹传讹,却成了一种习俗。
鬼对桃树有恐惧,桃木克鬼的观念,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先秦古籍《山海经》。与桃树桃木有关的记载,还是同神荼、郁垒分不开。道士抓鬼多用桃木剑,旧时门上贴桃符,家里有桃木梳。现今,我们能够形象看到的,要算林正英引领的香港僵尸电影中神乎其神的茅山道术,其中桃木剑必不可少。
此外,柳枝,桑枝,大蒜,亦是让鬼头疼的植物。所谓“柳枝打鬼,越打越矮”,不知出处,但民间传闻已久。鬼怕大蒜,我尚未从文学作品里翻阅到,但民间有此风俗,茅山术中也有提及,无独有偶,西方鬼怕大蒜却有耳闻,《德古拉伯爵》中便有教授用大蒜与大蒜花作为制服吸血鬼的工具。
鸡啼也能让鬼胆战心惊。《子不语》中写道:“忽鸡叫一声,两鬼缩短一尺,灯光为之一亮。鸡三四声,鬼三四缩,愈缩愈短,渐渐纱帽两翅擦地而没。”{15}此情此景顿然爆笑,鬼做到这份上,实在是不做也罢了。
二、“鬼”背后的百姓心理
文人谈鬼,除了小说笔记,还有诗文绘画,待到宋朝时期,说话艺术流行开来,鬼故事更被搬到戏台上,编成戏剧,演了一出又一出,更加广为人道,使得鬼文化从民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你如何破解软件OD破解软件OD使用教程.doc VIP
- 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防控措施月报表.pdf VIP
-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 名师教学PPT课件.pptx VIP
- 一体机-柯尼卡美能达-bizhubC220说明书.pdf VIP
- BS EN 60079-32-2-2015 国外国际规范.pdf VIP
- 急诊科患者转运途中突然病情变化应急预案.pptx VIP
- G30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景家口至清水驿段扩容改造报告书.pdf VIP
-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查房——护理问题及措施与健康指导.ppt VIP
- 零星工程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x
- 一种比色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的Cu-MOF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