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潍坊核雕艺术魅力和收藏价值
潍坊核雕艺术魅力和收藏价值
方寸之间的神奇世界
核雕是以挑核、杏核、橄榄核及核桃等果核为原料,施刀雕刻而成的各种艺术作品。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要求雕刻手法细致入微,属于造型艺术中的一个特殊类别。
关于核雕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明清时期,这门民间工艺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虞仞新志》中收录的魏学洢撰写的《核舟记》一文,让后世人们了解到这门“雕虫小技”之奥妙,也让我们为其“万寸之间有大千世界”的精湛技艺叹为观止。
核雕界素未分为南北两派,南派舟山核雕主要以橄揽核为原料,凭工笔画般的精细间名于世;北派雏坊核雕主要以桃核为原料,以意境和神韵见长。但是,橄榄核平整光滑的外表,可以让雕刻者随意而为,不用考虑避让;而在更小一些的桃核上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果核纹理和形状的限制,核雕艺人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充分利用紊乱的果核纹理和瑕疵,发挥妙思奇想而成型。且在如此小的材质上雕刻出各种造型,需要掌握浮雕、圆雕、透雕、线刻、磨制等多种雕刻技艺,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质地较脆的果核破碎而前功尽弃,因此,北派潍坊核雕无论从难度上还是艺术水平上,都要比南派舟山核雕高出一个档次。
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30岁的潍坊核雕艺人都兰桂创作的一枚核雕“马拉轿车”被展出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里,不料这件既无金玉之身,又不庞大雄伟的小物件,却引发观众的阵降惊叹,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连评委们都不得不用高倍放大镜来观察这件来自东方的艺术珍品:在只有1.8厘米高、2.8厘米长的桃核上,一匹骏马拉着一辆轿车,在强悍有力、衣着朴实的赶车人扬鞭驾驭下驰骋。乘车人稳坐车内,面部俊逸,衣冠华丽,似乎陶醉于沿途的大好风光。这件玲珑剔透、鬼斧神工的核雕最终折服评委获得金奖。从此,潍坊核雕声名鹊起,世人皆知。
近年来,随着收藏市场的一再升温,物美价廉的潍坊核雕越来越受到广大藏友的青睐。
传承有绪的艺术接力
清末有个名叫张大眼的艺人,在宫廷因刻朝珠、捻珠、手串、佛珠等名噪一时,后因世事变化流落老家山东靠卖艺为生。1880年,潍坊人都渭南卖皮货时看到张大眼于街头卖艺,面容憔悴,衣衫褴褛,其指间的核雕技艺却—下吸引住他的目光。交谈之中,张大眼惆怅万千,难以言表,都渭南怜悯其困顿,于是便慷慨解囊予以资助。张大眼非常感激,遂把核雕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于他,望其发扬光大,流传百世。潍坊人以善良忠厚之心,让核雕艺术在本地扎下了根,所以都氏家族的后人说这是“感动来的技艺”。
此后都渭南就一心扑在了核雕上,废寝忘食,潜心琢磨,很快掌握了核雕技艺。他的儿子都兰桂聪明好学,从小耳濡目染,對核雕也是情有独钟,不到20岁就已崭露头角,其制作的核雕作品布局简练,朴实大方,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最终凭“马拉轿车”核雕在工艺雕刻类中力挫群雄,一举夺得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随着年龄渐长,都兰桂的技艺愈加精湛。1955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派人来到潍坊,了解核雕艺人的情况,并带着都兰桂与其徒弟考功卿精雕细琢创作的“八骏马”等7件作品出国,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领导人。1957年都兰桂被国务院授予“全国老艺人”称号。
都兰桂一生授徒三人,分别是女婿于学修、义子考功卿、孙子都传恭。他的徒弟们又陆续收徒,使潍坊核雕艺术的从业人员达到近百人。其中考功9即的得意门生王绪德创作的核雕“夜游赤壁”,在借鉴明代王叔远传统创作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终于成功复制“核舟”一件。这件作品一面世,就引起了广大观众和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关注,2011年,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走进潍坊,现场考察摄像,真实再现了潍坊核雕的动人故事和无穷的艺术魅力。
山东高密人王照烽是都传恭的弟子,为潍坊核雕的第四代传人。王照烽在继承传统创作方法的基础上,博取众家之长并大胆创新,经过25年的努力,终于成为此行业的佼佼者,曾以“文人核雕、诗核同镌”的理论在圈内引起轰动。在他的一件令人眼花缭乱的核雕精品中,通过放大镜可以看到,在一枚拇指大小的桃核上,竟密密麻麻地雕刻了18个罗汉和山水,这十八罗汉姿势不一,神态各异,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每个人物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不说,人物的眉毛、胡须都清晰可见,技艺之精绝让人叹为观止。王照烽的努力使核雕艺术再次达到历史高峰,也成功改写了世人“南工细、北工粗”的陈旧偏见。2007年,王照烽被授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的作品深受大江南北及港台地区的收藏者喜爱。
在潍坊民间艺人的不懈努力下,潍坊核雕像潍坊风筝一样誉满天下,成为人们竞相收藏的工艺美术珍品。2008年,潍坊核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阔的升值空闻
兴盛于明清时期的核雕,真正进入收藏市场并逐步升温,也不过四五年的时间。目前国内收藏界對核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