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盛而衰阿根廷教训——谁为阿根廷负责.docVIP

由盛而衰阿根廷教训——谁为阿根廷负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盛而衰阿根廷教训——谁为阿根廷负责

由盛而衰阿根廷教训——谁为阿根廷负责   1946年:起跑   庇隆——高福利制的始作俑者   很多人是从麦当娜主演的煽情影片《庇隆夫人》及其主题歌《阿根廷,别为我哭泣》里知道“庇隆”的。影片里,庇隆似乎也是个配角。但在现实中,庇隆夫人的丈夫庇隆总统才是当时阿根廷的主宰。今天要寻找阿根廷政治经济制度崩溃的蛛丝马迹,也离不开对庇隆的认识。   庇隆担任驻意大利公使馆陆军武官时期,就倾心于欧洲的各种社会制度、文化艺术、民间风俗和社会科学。1946年他依靠劳工阶层的支持上台后,提出以“社会正义、政治主权、经济独立”为口号的庇隆主义。其措施主要是将主要工业实行国营化,模仿欧洲大陆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提高工人的工资、社会保障以及其他福利。但庇隆政权后期,政策弊端突显:生活物价节节升高,政府花费毫无节制,贪污腐败盛行。庇隆最后落得个逃亡异国的命运。   1989年:加速   梅内姆——“他卖掉了阿根廷”   1989年,阿根廷爆发经济社会危机,国内经济瘫痪,恶性通货膨胀一度高达5000%。总统阿方辛被迫提前6个月下台。梅内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上阿根廷总统的。   梅内姆上台后不久就开始实施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他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阿根廷经济稳定下来并稳步发展,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名列拉丁美洲榜首。   由于私有化使政府获得了大量收入,梅内姆内阁继续大手大脚地花钱,给政府官员高薪和优厚的社会福利。1999年,梅内姆卸任,留给下任总统的严峻挑战:220万公务员组成的庞大官僚队伍的腐败问题;高达1320亿美元的公共债务;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发展中一直没有解决的大规模失业人口。   1991年:冲刺   卡瓦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位哈佛大学经济系的高才生,1991年担任梅内姆内阁经济部长,通过将比索与美元挂钩,成功将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从1989年的5000%下降到1994年的4%以下。这次成功使卡瓦略获得了“超级经济部长”的美誉。   但这种固定汇率也有局限性。美元汇率持续坚挺,阿根廷货币不能随便贬值,导致其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出口不振,赤字不断,外债雪球越滚越大。   2001年3月,卡瓦略复出担任经济部长,企图以增加税收,削减福利,紧缩开支,来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金融援款。但此举引发民众愤怒,指责他不仅要对这个南美第二经济大国陷入衰退负责,也要对强迫中产阶层为政府偿债负责。卡瓦略在民众暴动中黯然辞职。   2001年:终点   德拉鲁阿——疑虑总统替罪羊   德拉鲁阿奋斗多年实现总统梦时,却发现自己接下了梅内姆的烂摊子。阿根廷经济持续低迷,失业人数从10年前的8%左右上升到14%,国内腐败盛行,犯罪活动猖獗。阿根廷人也普遍认为德拉鲁阿优柔寡断(该国漫画家称他为“疑虑总统”),难以树立国民的信心。   在2001年3次更换经济部长后,德拉鲁阿总统宣布了一项关键的但却最不得人心的措施:将国家雇员的退休金和工资减少13%,旨在将明年的政府财政预算裁减60亿美元。不过这个措施宣布之后,引起一片恐慌,高峰时银行里一天就被提走70亿美元。   罢工和游行最终演变成暴动,酿成阿根廷历史上最严重的暴乱,德拉鲁阿被迫提前2年离任。   正如这篇文章所表达的观点,阿根廷的失败就在于由福利主义开始的一系列错误的经济和政治政策所导致。在这里我们单就阿根廷失败的经济政策的内在逻辑予以简单论述。   如文章观点,起点就在于庇隆的相关政策——模仿欧洲大陆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提高工人的工资、社会保障以及其他福利。这一系列的政策无不是以庞大的财力消耗作为基础的,而另一方面,庇隆又将主要工业实行国营化。正如苏联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的历史所证明的,全面的国营只会让企业的效率降低、产出减少,税收自然也相应地减少。在一增一减中,我们可以想见的结果是什么,是庞大的债务。庇隆主义下的阿根廷跟西方国家不同,主要企业都被收归国营,不但没有税可收,反倒使这些企业成为政府不能推卸的责任和负担。因为国营企业的亏空永远都是政府的财政买单。如此一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不断地印刷钞票,以此来支付巨大的政府账单。   货币超发必然会制造出更大的泡沫,而泡沫一旦破灭,更大的政府支出就将形成。大量的工人失业需要大量的失业救助金,而政府为了维持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又不得不去接管那些破产的企业,这都需要钱。在原有的基础上,政府又“无端”地平添了这两笔巨大的开销,债务自然是越来越大,于是不得不印刷大量的钞票,进而为未来制造了更大的麻烦。于是,阿根廷也就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说阿根廷的失败是为通货膨胀所累是成立的,说它是受债务危机影响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债务与通货膨胀二者间,的确是存在某种因果性,同时二者又互相加强、互相促进。而现在的西方国家,事实上也一直走在阿根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