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宪之路上说真话“人民公敌”.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立宪之路上说真话“人民公敌”

立宪之路上说真话“人民公敌”   一个民族要生存下去,不能没有说真话的人,让谁来说出真理?命运不仅要选择有识之士,还要选择无畏之人。   然而无畏之人在当时很有可能命运凄惨,甚至被人视为“人民公敌”。比如这位——郭嵩焘(1818年-1891年),字筠仙,湖南湘阴人,晚清政治家,进士出身,湘军的创建者之一。他与曾国藩、左宗棠都是儿女亲家,也是中国首位驻外使节,曾任驻英国、法国公使。出使英国以前,他在国内已是饱学之士,而且久经仕宦历练,并担任过巡抚、侍郎等职,“诏赏二品顶戴”。太平军兴起时,他赞助曾国藩办团练,建立湘军,人称“湘军财神”。击败太平军后,又致力于洋务,力主仿制西器、引进西学、废除科举与鼓励商办工业。在世人眼中,尽管先前的为官路上也有一些坎坷,但凭借其才学以及与朝廷重臣曾国藩、李鸿章的深交,平步仕途、终老一生,当非逆料之事。如果不是因为造物弄人,去了一趟洋人的国家,郭嵩焘仍将被士人所尊崇。   这位清代第一位驻英法公使不仅敢于考究西方政体,而且敢于肯定其优长之处。然而他的主张不容于当世,下场凄凉,非但生前被唾弃,死去9年后仍有人要开棺鞭尸。社会精英思想的火花就这样一闪即灭。   奏谤   清朝有个规定,要出使各国的大臣都写日记。日记要将所见所闻,所作所为,详细记载,随时咨报。郭嵩焘将他的出使日记,抄寄一份,给了总理衙门。这份日记,两万来字,总理衙门以《使西纪程》为名刊印出来。书一问世,就引爆了舆论,让人大跌了一把眼镜。   有个名叫何金寿的人,时任翰林院编修,为日讲官,出来弹劾郭嵩焘,说他“有二心于英国,欲中国臣事之”。何某同事、翰林院侍讲张佩纶更积极,请朝廷撤换使臣,否则有违民心了。还有那位李慈铭在日记里,对郭诛心:诚不知是何肺肝,居心何在!   那时,皇帝尚未亲政,一切都由太后作主,慈禧太后似乎忘了她曾经对郭嵩焘的承诺,放任朝野上下的攻击,并下令将《使西纪程》毁版。   后来,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里还提起此事:“光绪二年,有位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做了一部游记。里头有??段,大概说,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二千年的文明。嗳哟!可了不得。这部书传到北京,把满朝士大夫的公愤都激起来了,人人唾骂……闹到奉旨毁版,才算完事。”   当《使西纪程》被诏令禁毁时,李鸿章却自称反复看了四遍,并在给友人信中,为郭嵩焘抱不平,说“筠仙虽有呆气,而洋务确有见地。朝野却如此参毁奏谤,恐怕达官贵人从此皆引为鉴戒,噤声若寒蝉,中土必无振兴之期,日后更无自存之法,可为寒心。”   偌大的中华,连一本讲真话的书都容不下,李鸿章也心寒了。   郭嵩焘远在国外辩解了几句,便遭严旨申斥,斥他“固执任性”,所见实属褊狭,本应立即撤回,严行惩戒,姑念其驻英以来,办理交涉事件,尚能妥帖,所以宽大处理,如若固执己见,则以国法论处。   郭想着太后召见时,言犹热耳:“你只一味替国办事,不要顾别人闲说,横直皇上总知道你的心事。”这话还算不算数?如今太后却变成了一块落井的最大石头。明白了,自己只是被人利用来救一时之危机,危机一过去,自然卸磨换驴,维持大清朝的“国体”,这便是太后的与时俱进。   他光明磊落,怎么有辱国体了?就因为在日记里,赞美了大清朝的敌人——那个发动了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还要大清朝去道歉的英吉利?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说他极度吹捧英国“法度严明,仁义兼至,富强未艾,寰海归心”,这哪里还是大清朝的臣子!   辞官   清流汹涌,看来必须辞职了,他上了一道辞职的奏折,销差去也。但他内心为集权制下的权力制衡忧愤不已,慈禧安排刘锡鸿作他的助手,其实是安插耳目,以监督外臣。刘出京时,携带一堆空白奏本,就是为弹劾之用。这时,郭嵩焘才幡然,原来出京之日的“和衷共济”,实则早已异心,而捏造各种罪名向朝廷打小报告,足见其蓄谋之深远。但郭没有归咎自己的言论,他坚信自己所说的是真理,没有一句不实;他也没有归咎于制度安排,王权就是制造矛盾找麻烦的。不管这些了,他由衷地赞美了英国的民主制,因为只有民主制,才能“一味替国办事”。   威妥玛来访,两人谈起俄罗斯土耳其战事。威妥玛说,我在中国很久,知道中国的情形与土国差不多。郭说,中国有胜于土耳其者,也有不及者。胜之者,在以礼自处,无胜人之心,不喜黩武。若从“仿行西洋兵制,设立议政院”言之,则中国还不及土耳其。说中国政治制度不及英国,已有人骂他是汉奸了,又说中国有不及土耳其者,那该骂他什么好呢?   威妥玛还说,中国若能内修,则无惧强敌,不内修,则东西两洋皆将为敌。又说,中国有地利,有人才,就是没有好政治,所以,不能发挥作用。购买西洋几尊大炮,几支小枪,修造几处炮台,于事无补。何况近年才知有外交,尚蒙昧不知有内政,于百姓民生一切,还是不管不问,如此国家岂能自立?   郭嵩焘说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