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威廉#8226;布莱克笔下和谐世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威廉

试论威廉#8226;布莱克笔下和谐世界   [摘要]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8226;布莱克一生写了许多揭露丑恶的社会现实的诗篇,但他也曾怀着深情勾画了一幅幅人、神与万物共欢乐的画卷,他笔下的和谐世界引人深思、令人神往。和谐实际上是人类灵魂中天真与经验两种状态的平衡,只有在创造性想象的作用下,人类灵魂才得以解放,人从而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   [关键词]威廉#8226;布莱克 和谐 天真 经验 想象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051-02   威廉#8226;布莱克(1757~1827)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他生前不为人理解,逝后却备受推崇,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六位诗人之一,与乔叟、斯宾塞、莎士比亚、弥尔顿和华兹华斯齐名。布莱克一生追求自由、思想激进,被称为“革命家”“反帝的狂人”,他写下无数诗歌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他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丑恶现世的愤懑。批判和揭露社会现实的同时,威廉#8226;布莱克也有他理想的精神家园,他用简洁有力、浪漫多情的词句构造了一个和谐的世界。这个和谐世界随着他思想境界的改变相应发生着变化,从而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   一、天真的和谐世界   每位诗人必有他理想的和谐世界。威廉#8226;布莱克也不例外,他用儿童般简洁的语言、娴熟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欢乐祥和的画卷,展示了他理想的人间乐土。读他的诗歌,跟随诗人的思路,读者也会浮想联翩――仿佛聆听仙乐,进入了天堂般的身心愉悦。他说:“每一片田野和每一处幽居,都像伊甸;每一个村庄都似神灵常去的乐园。”那里有轻快欢乐的舞蹈,轻柔生动的歌曲;有忽闪的天真眼睛,咬舌私语的姑娘;有眉开眼笑的溪谷,回音四起的山陵。茅庐舒适宜人,闺阁快乐无忧,白色棕色的园圃中果子在正午的阳光下泛着光辉。老人乐呵呵地来聚会,观看年轻人的游戏消遣。   威廉#8226;布莱克的代表作《天真之歌》集中体现了他对和谐世界的构想。这本诗集大多数作品读来给人一种温馨愉悦之感,让人充满对生活的希望。《摇篮曲》是首甜蜜的歌谣,读来有种甜到心灵、软到心坎的味道:   甜蜜的梦儿,成一片暗影,   罩在我可爱的婴儿头顶;   甜蜜地梦见怡人的流水,   借着幸福的静月的光辉。――(张炽恒译)   《夜》是另外一首让人心情放松的诗。“晚星闪耀在天上,鸟儿在巢中安眠”,“月亮像一朵花儿,静静地怀着喜悦;它安憩在高高的天庭,对夜微笑吟吟。”这片碧野和绿林中,天使脚步轻盈,为万物送去祝福和安慰:她们将鸟儿盖得暖暖,让哭泣的人儿陷入睡眠。狮子红色的眼睛会流出金色的泪水,它怜悯着那发出纤弱呼叫的羊群,在它们旁边躺下,充当起了羊群的守护者。   威廉#8226;布莱克笔下的和谐世界有它的特点,那就是温柔、天真。他最常用的意象是纯真的孩童、纤柔的羔羊,这些都是天真的化身。“天真”这个字眼也反复出现。《牧人之歌》里有这样的诗句:“天真就像一朵娇嫩的玫瑰,在每个少女的脸上欣欣开放。”《老牧人之歌》则说:“天真是一件御寒的长袍,穿了它,我们将顶住那使我们四肢发颤、发抖的生命的暴风雨……”《天真之歌》属于理想之歌,主要歌颂童年的欢乐,它有很多诗歌与孩子有关。威廉#8226;布莱克从孩子的本性中看到了人之初的美好本性。在天真的世界里,人们能够过着和谐幸福的生活,是因为他们用儿童的视角去发现真善美,内心极其欢乐。   二、通往高级和谐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美好和谐的世界只出现在威廉#8226;布莱克前期诗作中,那时英国社会呈现的是一派繁荣景象,诗人心中充满了乐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天真之歌》之后的作品展现的往往是残酷的现实:这是一片“猜忌和恐惧的土地”,处处充满了邪恶和肮脏,天真的孩童饱受经验世界的摧残,成人失去了纯真,困苦不堪。虽然威廉#8226;布莱克以后的诗作中鲜少出现对和谐世界的描写,我们有理由认为上文提到的画面依然是他的梦想,是他坚持的理想之地。在他看来,天真,依然是人们的原初状态,是获得幸福和安宁的关键;孩童才是人类的灵魂。只是他的思想已经有了转变,他开始追求更高级的天真世界。   1794年出版的《天真与经验之歌》把《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合二为一,并清楚地标明这是“人类灵魂两种相对状态的展示”。威廉#8226;布莱克一生最看重辩证法,他说“没有对立就没有进步”,显然在他看来,天真和经验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天真是激情,经验是理性,理性束缚了激情,或是只剩下理性,人就会变得残缺不全。天真是美好的怀念,经验是苦涩的怀疑,成人的悲剧在于他们失去了爱的能力,由天真走上经验的过程就是灵魂带上枷锁的过程。   但是,一味的天真是不可取的。即便是威廉#8226;布莱克本人,早期的诗歌里也透露出了这一点。《天真之歌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