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中心理描写.docVIP

论《诗经》中心理描写.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诗经》中心理描写

论《诗经》中心理描写   摘要:《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源头,并以其博大精深灌溉着中国诗歌的百花园,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卓绝的诗人。成功的人物心理描写是其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诗经》从多个角度刻画人物心理特征,为我们呈现出先秦时期先民的内心世界。用多种手法描写不同的心理表现,带领我们更深刻地体会诗中的情与意,更透彻地领悟诗中所描述的那个时期的社会面貌,仔细品读《诗经》带给我们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诗经》;心理描写;心理情感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003-01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对处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使读者能够直接深入人物的内心心灵,探寻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诞生于二千五百年前的《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自汉儒把《诗经》奉为经典,并以“美刺”来解说诗篇的“微言大义”,这些本来“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朱熹《诗集传》序)的作品,都成了为时政得失,为“美教化”“厚人伦”而说教的工具,《诗经》本身的文学价值被长久埋没。然而《诗经》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道德上的教化,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接触。诗文中种种的描述都在向我们诉说那个时代人们内心的情感表达,更多地是在向我们传达先民所生所长的社会环境、风俗习性、人文风情和情感体验。《诗经》不是个制约我们的情感行为的枷锁,而是带领我们探索心灵深处的呼唤、了解先民内心的真情、感受先秦时期文学氛围的钥匙。   诗歌的源起,也可以说文学作品的源起,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一种即成状态,都不可能只有一种因由,事物的多样性后知后觉地彰显出是多种独立起因揉合而成。在文学的起源问题上,影响较大的理论主要有巫术说、劳动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等。我认为“巫术起源”是《诗经》起源的一个重要因素,《诗经》时代虽然已经脱离原始社会??但是从根本上说,生产力水平还是很低下,对神秘事物的恐惧感尚未完全脱离原始人的思维模式,在当时人的眼中,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神秘的,日升日落被想象成羲和之帝驾车而行。大至天地生成,潮涨潮落,小至花落花开,蚁虫爬行,都是神秘的某种未知力量在控制,在操纵。于是人们便给除人之外的自然客体赋予其人格化的神灵之意。通过施以巫术,祈祷以便能控制自然,增加自己的力量,与巫觋有关的文学作品便产生了。在《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祝祷性质的祈祷诗,其中带有明显祈祝的诗歌,大多以“福”、“皇”为对象,此类祝祷对象大多存在于《雅》、《颂》中。《风》中常用祈祝式语句来表达对于福祉的渴望,对于德高望重者的歌颂。《豳风·七月》中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便是敬酒以祈祝长寿之意。《诗经》中大多的祈祷诗,都从侧面刻画出先民对于神灵的崇敬之情,描写出先民内心深处渴望福祉的强烈愿望。   爱情诗是《诗经》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诗经》中许多的爱情诗都以描写人物心理来刻画人物形象,生动地向我们展示先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周南·关雎》里,采摘荇菜的男主人公,身份也不能阻挡他亲自下河,妄图以这种巫术性的祈祝得到淑女的爱恋,至于苦恋至“辗转反侧”。文中许多处都对男主人公内心活动进行了描述,“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写出男主人公对女子的思念,对甜蜜爱情的追求。爱情诗中多以女性口吻来写,表现她们对爱情大胆而真挚地追求。“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即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召南·草虫》)。没有见到自己的心上人的时候,忧心如沸,只要能见到自己的心上人便心悦了。这样直接明了的说出自己的心声,用女子心理的直接表现刻画了,这么一个为了爱情勇敢从容不迫的女性形象。在那样一个礼乐宗法严格的社会里,现实变成了人们美好爱情的束缚。《郑风·将仲子》就描写了这样一位为情所困的女子,从字里行间,都可体会到这位女子内心的矛盾。通过对女子内心活动的细腻描写,表现出女子既不愿舍弃情郎,又不敢违反父母的命令的复杂心绪。   《诗经》中就有许多描写夫妇之情的诗文,例如《王风·君子阳阳》就是一首思妇追忆征夫未出征前在家与自己在一起的生活纪实诗。通过对以往与丈夫同歌同舞的快乐场面的追忆,寄托她对丈夫的一片深情。当“其乐只且”这一切都消失之后,留下的还是孤独和凄冷,从而更加反衬出这位思妇思归不得的万分痛苦。借以对往日夫妻恩爱的回忆,来反衬出思妇孤独寂寞、思君心切的心理,从而也歌颂了这种美好的夫妻之情。   在《诗经》众多描写人物心理的诗文中,心理描写最多最细腻的要数弃妇诗了。《诗经》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早已形成,宗法礼教虽不及封建社会中、后期那么严密,但妇女因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