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中学生情感教育方法1
浅谈中学生情感教育方法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经说过:“情像清泉,可以浇灌干涸的土地;情像阳光,可以温暖冷缩的心灵。”教育实践表明,爱是一种有效地教育手段。可是,在今天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他们或者缺乏父爱母爱,或者祖辈过分溺爱。尤其是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学生,由于爱的缺位,他们往往心智畸形,逆反心普遍,不接受老师和长辈的教育,抵触情绪严重。这种局面令许多教育一线的同行深感头痛。如何改变这种被动的教育僵局,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这样一条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链:感化——钦慕——信赖——学习。
一、感化——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1.全面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感化的前提。作为教育者,只有全面的了解教育对象,才能因材施教,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解学生,既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还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成长历程,更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这样,教育者对每个学生了如指掌,在以后的工作中就会扬长避短,对症下药。
2.真诚的关心、帮助每个学生
真诚的关心、帮助学生是感化的关键。农村中学生,大多远离父母,生活困难较多,学习困难很大,有的心理有压力,有的养成了坏习惯。懒惰、自卑、失落、无助是许多同学的共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能在生活上时时关心、真诚帮助;在学习上事事关注、多多指点;在心理上常常疏通、正确引导。这样,不知不觉中,老师成了学生的知心者、自己人。交往的增多使师生心理距离拉近了。在交往中,师生双方内心世界就会架起一座情感金桥。
二、钦慕——情感教育的捷径
1.树立高尚的人格
高尚的人格是让学生钦慕的根本。在师生交往中,教师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会让学生钦慕不已,从而对学生产生持续的良好影响。
教师胸怀要宽广。教师宽广的胸怀就是要把学生永远看做学生,要允许他们违纪和犯错误,对于学生的过失,教师一定要教育为主,惩戒为辅;教师宽广的胸怀就是不为学生的小错而斤斤计较,要宽宏大量,点到为止,妥善处理。
教师待人要和善。课堂上是学生的老师,课外时做学生的朋友。可以参与他们的游戏和活动,可以走进他们的家庭和生活。喜学生所喜,忧学生所忧。不板起面孔说教,不不顾风度呵斥,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2.拥有渊博的知识
渊博的知识是让学生钦慕的动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渊博的学识既是教师职业的需要,同时,在学习生活中,教师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语言,独特的见解会让学生对你敬佩不已,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以你为榜样,十分乐意与你交往,十分愿意聆听你的教诲。实践证明,具有广博学识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学生钦慕的对象。
三、信赖——情感教育的新天地
1.放下架子,平等交流
平等交流是产生信赖的基础。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既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自尊和自信,还可以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足够的信赖感。与学生交流是每个教师都会做的事情,可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少见到能够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教师。这往往是情感教育不成功原因之一。那么,教师如何与学生平等交流呢?实践告诉我们,以下几点需认真把握。
首先,交流要少一些拘泥和约束,多一些自由和随意。要少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双休日、校园里,课外时间,茶余饭后,上学路上,回家途中……师生都可以进行平等交流。
其次,交流要少一些忌讳和做作,多一些真诚和豁达。交流的内容要宽泛:人生观、家庭观、恋爱观,理想前途、同学关系、心理障碍、兴趣爱好、政治形势,学习态度和方法,生活技能与困难……都可以涉及。交流的态度要真诚:教师要放下师长架子,做学生的朋友,既要热爱学生、亲近学生,更要心平气和、敞开心扉、以诚相待。交流的形式要多样:可以讨论、辩解,可以讲故事、谈心得、可以分析形势、解决问题。交流时要尊重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大胆说、主动说,教师要认真倾听,分析原因,从而做出正确反应。
通过与学生真诚平等地交流,教师就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了解他们的苦乐,肯定他们的长处,纠正他们的错误,引导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他们就会感到教师是自己最可信赖的人。
2.勇于追求公平、公正
公平处理每一件事情,是学生信赖老师的保障。在一个集体中,个体差异难免很大。但是,集体的制度(制度本身要公平)是针对每位成员的,任何人(包括教师本人)必须共同遵守,不能例外。因此,教师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不私爱、不偏袒,更不能刻意为难个别问题学生。其次,教育者要有勇气追求公平公正,敢于打击自私自利和有损公平公正的作风习气。营造一个健康、公平的氛围是绝大多数学生的愿望,教师也因此也会赢得学生长久的信赖。
四、学习——情感教育的硕果
“学”就是效仿,“习”是指从自身实践经验中获得知识技能。人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觉行动,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的过程。如果学生不自觉、不积极、不主动,就不会产生学习的行为。因此,让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是教育成功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