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实室》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进化学实室》教学设计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在参与了课题2的两个探究活动后,对化学的重要性已有初步的亲身体验,此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 九年级的学生可能是第一次走进化学实验室,但绝不是第一次走进厨房,也绝不会是第一次取用固体、倾倒液体。把“厨房——化学实验室”联系起来,有效地缩短了学生与“新知识、新技能”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在参观化学“三室”过程中,在陌生的环境中又有几“似曾相识”的感受。 从学生的实践中找出实例进行展示,又让学生来辨析正误,不仅“纠错”,还要“究因”。这种“正与误”都来自学生的操作展示,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没有停留在“辨析”上,而是从实验室又回到生活中去,反思一些不良习惯,如茶杯盖、水瓶塞的正放,又如酱油瓶标签的污染等整个教学体现了实验技能训练的实践性、探究性体现 “学生为本”,教师主导,课堂内外结合的特点。 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形成 2、量筒量取液体时,为什么要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采用仰视或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操作要领归纳] 量筒的使用: 量筒量液要放平;“三点”成一线(视线、凹液面最低处、刻度线);准确读数为整数 。 [提问]:回忆生物课中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哪部分火焰加热温度最高? [提问]: (1)瓦特观察壶内蒸汽能将壶盖冲起发明了蒸汽机,想一想: 若壶内水只有1/3,会有什么现象?若达到4/5,又会什么现象。 (2)装过开水的玻璃杯马上放入冷水中,杯子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等。 [操作要领归纳] 酒精灯:火柴点灯;加热用外焰;熄火灯帽盖。 试管夹由底往上套;离口1/3处;加热先预热;加热不“超载”;管口不对人。 [教师规范演示]加热3mL水 [提问]那位同学在家中洗碗,洗干净的标准是什么? [操作要领归纳] 倾倒余物;灌水振荡;刷子刷洗;顽渍“加料”洗; [作业布置] 1.找出替代品,做好下列家庭小实验。 大理石与食醋反应。 用一根火柴点燃一支蚊香。 洗净一只茶杯。 用吸管排水收集呼出的气体。 做上述家庭小实验后,你巩固了哪些基本操作,体悟到了什么? 3.小组交流。 [课前探究家庭小实验] 将带有商标的酱油瓶内的酱油倾倒在小口颈的废液瓶中(如可利用各种口服液药瓶)。 主要参观内容: 演示实验准备室; 药品、仪器储备室; 危险药品保管室 观察实验室内的仪器和药品的放置。 [引导学生举例]: “沐浴器”不按规范安装引起的中毒事件。 不按交通规则走路、骑车等引起的交通事故。 ● 违法乱纪要受法律的制裁等 [阅读] 实验室守则;附录Ⅰ;识图标(P18六种) [讨论] 为什么走进实验室一定要遵守规则,做实验又要遵守一定的规范。 答案大致要求: 生活中贮存固体与液体的容器不一样,贮存固体物品用的是广口瓶,便于用匙子取用。贮存液体物品用的是细口瓶,便于倾倒取用。取用后标签朝外放置。 (学生归纳的基本意思到位,即可给予鼓励,不求“滴水不漏”。) (学生分组实验): [活动与探究]: 一、药品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或颗粒状药品的取用(锌粒或大理石) 粉末状药品的取用(碳酸钠) 小组之间互相展示、纠错,并改正。 (分组实验]: 取用1/3试管的蒸馏水 [小组讨论] 根据生活中实际问题,结合p19“讨论”,归纳实验室液体药品取用的注意事项。 由代表归纳汇报 2.液体药品的取用 量取2ml稀盐酸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锌与盐酸反应 小组之间互相展示、纠错,并改正。 3.量筒的使用 ●用10毫升的量筒量取2毫升的稀盐酸。 ?●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或俯视,对读数产生影响。 ?●?将量好的稀盐酸倒入放有大理石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活动与探究] 二、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学生阅读理解使用方法; 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酒精灯火焰温度情况,并得出最简单的方法: 火焰的利用——火柴梗实验(竹牙签实验效果更清晰)。 2.加热3毫升水至沸腾 [小组讨论] 根据生活中实际问题,围绕P21的讨论题,探究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从生活现象归纳加热的操作要领) 3.加热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混合液 小组之间互相展示操作方法、纠错,并改正。 [活动与探究] 三、洗涤仪器 [阅读] 理解内容,提炼要点。 (学生分组实验) 洗涤本节课使用过的实验仪器 [讨论] 仪器洗涤的方法和洗干净的标准。 课后做家庭小实验,巩固基本操作。 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激发学习兴趣,为课中“活动与探究”作铺垫。 实验室要布置得井然有序,给学生一种神圣而严肃的感觉,进实验室尤如进入科学殿堂,给予学生自豪和自信的感觉。 让学生感受和体悟到做任何事同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及规范。 学生自己能看懂学懂的知识让学生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