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碳经济社会
* 院部:生命科技学院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姓名:高飞 刘莎 学号:0114090206 0114090115 目录 低碳经济 目的 提出背景 意义 重要途径 挑战 学者观点 低碳生活 结语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利用低碳能源系统(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 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就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延缓气候变暖,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及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诤的事实。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一方面是为了积极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 另一方面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 这是摒弃以往先低端后高端、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经济模式,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 途经一 途径二 途径三 途径四 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 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 “限塑”的意义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 “节水也是节能”(即节约城市制水、供水的电能耗),觉悟到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与节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 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 国内人们无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成了炫型消费生活的嗜好。由于人们将“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导致了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能耗的动力技术系统,往往几百米的短程或几层楼的阶梯,都要靠机动车和电梯代步。另方面,人们的膳食越来越多地消费以多耗能源、多排温室气体为代价生产的畜禽肉类、油脂等高热量食物,肥胖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 我国国民的日常饮食结构是“南米北面” 。 低碳饮食可以控制人体血糖的剧烈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的产生,长期还会有保持体型、强健体魄、预防疾病、减缓衰老等益处。 挑战之一: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挑战之二: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造成威胁 。 挑战之三: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 挑战之四:发展中国家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需要一个巨额投入。 胡鞍钢 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最大的环保节能市场,最大的低碳商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低碳制品出口国。 学者观点 张坤民 采用低碳经济的战略应对气候变化,如果能在中国付诸实施,许多环境与发展问题都可能迎刃而解。 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将与全球化、信息技术一样,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 低碳生活 (low carbon livin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体例格式8:工学一体化课程《windows服务器基础配置与局域网组建》任务3学习任务考核方案.docx VIP
- 2025高中信息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上机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4).docx VIP
- 招标代理机构廉洁承诺书范文(9篇).pdf VIP
- 体例格式8:工学一体化课程《windows服务器基础配置与局域网组建》任务5学习任务考核方案.docx VIP
- 降水沉井及顶管专项施工方案.docx
- 体例格式8:工学一体化课程《windows服务器基础配置与局域网组建》任务6学习任务考核方案.docx VIP
- 城市雕塑创作设计收费标准.pdf VIP
- 【碳足迹报告】昌江华盛天涯水泥有限公司产品碳足迹报告(2023年度).docx
- SICK西克picoScan150 2D LiDAR激光扫描仪操作手册.pdf
- 2025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通用技术上机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6).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