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篇地图表示法.ppt

  1. 1、本文档共1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发生时长 f0 f1 从视觉上感知符号的存在到符号消亡的持续时间。 3. 建立屏幕显示的动态符号模式 ——动态符号的视觉变量 (2) 变化速率 描述动态符号所处变化状态的速率,是复合变量,需借助其他变量表述。 t0 ti 方向 尺寸 亮度 S (t) V = ——— Δt t1 … (3) 变化次序 描述符号周期性变化的特征,可进一步分为频率和振幅。 时间 振 幅 描述符号的状态改变过程。 动态符号在地图编辑过程中可以表示三方面的信息内容: 空间定位、属性特征、空间位置上属性的时态变化。 (4)节奏 * 一、各要素表示法结构 二、统计数据表示法结构 三、复杂结构 1 点状符号或定位地图 6 点值符号的散布 11 时间或空间的重叠 2 线状 要素网 7 密度 镶嵌 3 类型或 类型网纹 8 其他统计镶嵌 12 联合 4 连续要素 9 定位 面积表 5 运动要素 10 动线统计图表 英霍夫(E.Imhof)根据空间数据图形结构组成12种符号模型 本章首页 * 萨里谢夫根据制图符号几何形态组成10种符号模型 1.个体符号法 2.线状符号法 3.等值线法 4.质底法 5.定位图表法 6.点描(值)法 7.范围法 8.分区统计图法 9.分级统计图法 10.运动符号法 本章首页 * A.H.罗宾逊等提出的地图符号模型 制图对象的 点状表示 制图对象的 线状表示 制图对象的 面状表示 制图对象的 体状表示 制图对象的 动态表示 定性表示 定位符号法 定性 表示 线状 符号法 定性 表示 质底法 以点符号 表示 点值法 动画表示 固定 次序法 范围法 以线符号 表示 等 值 线 法 定量 表示 线状比率 符号法 可变 次序法 分层 设色法 定量表示 定位 比率 符号法 晕渲法 导航表示 实时跟踪 智能跟踪 动态特征表达 动线法 定量 表示 等值区域法 以面符号 表示 等值 区域法 模拟表示 虚拟 现实法 量底法 交互表示 显示方式控制 信息组合控制 本章首页 Zhu Liang * Cartography * Zhu Liang * Cartography * Zhu Liang * Cartography * Zhu Liang * Cartography * Zhu Liang * Cartography * Zhu Liang * Cartography * Zhu Liang * Cartography * Zhu Liang * Cartography * Zhu Liang * Cartography * Zhu Liang * Cartography * Zhu Liang * Cartography * Zhu Liang * Cartography * Zhu Liang * Cartography * Zhu Liang * Cartography * Zhu Liang * Cartography * Zhu Liang * Cartography * Zhu Liang * Cartography * (一)用点状符号表示数量的分布 ——点值图 制图步骤: (1)确定区域单元 (2)确定区域单元内数据的分布位置 (3)计算点值和点的尺寸 (4)作图 点值的确定: a. 点的直径:D = 0.5 ~ 1. 0 mm b. 点代表的数值:以密度最大区内,点之间不重叠为原则。 点值 = INT [ 制图对象数量 M / 密度最大区点数 N ] 其中 N = INT [ 密度最大区面积 P / (D + 0.2)2 ] c. 密度相差太大时,可用不同大小的点子。 符号法和点值法配合表示人口分布 点值法应用于多项数据制图时,各项数据可采用不同色相的圆点来表示,圆点的直径也可以有变化。点值法虽然是定量制图,但由于它没有区域单元界线,所以不适宜于准确的定位,但由于圆点按频数分布,图形比较直观,故能达到制图区域内数量对比的效果。 定位图表法 返回 图1江苏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分异示意图 分区统计图法 县市(区)人口密度(左)与人口总数(右)分布 等值区域法和分区统计法的区别 数据的分级 (1) 外因分级 (2) 平均分级 (3) 序列分级 (4) 特殊分级 §4 等值区域制图? (1) 外因分级 4.2 数据的分级? 按人为设定的特殊条件或原则确定的分级。如城市人口,国民收入等 分级为(单位:万人): 10;10~50;50~1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