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四章第六章土壤学.ppt

  1. 1、本文档共1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第六章土壤学

实验安排 08-1班:星期一5-7节; 08-7班:星期三7-9节; 08-2班:星期三9-11节; 08-6班:星期五1-3节; 08-3班:星期五5-7节; 08-4班:星期五9-11节; 08-9(混合班):星期六1-3节; 08-5班:星期六3-5节; 08-8班:星期日1-3节; 08-10(混合班):星期日3-5节; 实验报告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处理及水分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原理 二、实验仪器、药品 三、操作步骤 四、结果分析 五、思考 粘土(clay)类 二、各级土粒(soil particle)的组成和性质 2、土壤结构体(soil configuration) 土粒在胶结物(有机质、碳酸钙、氧 化铁)的作用下,相互团聚在一起形成大 小、形状、性质不同的土团。 1、块状结构(cloddy structure)   形状:立方体型,纵轴和横轴大体相等,边面不明显,内部紧实。 产生条件:熟化度较低的表层土壤或缺乏有机质而粘重的底土多为块状结构。 大小划分:大块状结构,直径10cm;小块状结构直径5~10cm。 (二)土壤结构体种类(soil configuration type) 5、棱柱状结构(primatic structure) 形 状:同柱状结构,棱角尖锐明显,横断面略呈三角形。 产生条件:粘重土壤的底土,由于干湿交替频繁形成棱柱状结构。 大小划分:大棱柱状结构,5cm;棱柱状结构,3~5cm;小棱柱状结构,3cm。 6、片状、板状结构(platy structure)   形 状:横轴远大于纵轴,呈扁平状结构体。 产生条件:雨后土壤表面结壳或老耕 作土壤犁底层。 大小划分:3mm者为板状, 3mm者为片状。 二、土壤结构体(soil configuration)的形成 第一阶段是土粒在自身的粘结、凝聚或和外物 胶结作用下粘聚形成致密土体或次生复粒(secondary compound particle)(微团聚体(microaggregate)); 第二阶段是团聚体(aggregate)进一步粘结形 成结构体或致密土体。 1、土粒粘聚(soil particle coagulation) (1)阳离子凝聚(cation coagulation) 土壤胶粒(soil colloid)通常带有负电荷,带负电荷的土壤胶粒在阳离子(cation)作用下,发生相互凝聚。 高价离子凝聚能力大于低价离子; 2、土壤结构的成型 (1)干湿交替作用(alternation of drying and wetting) 蒙脱石类的膨胀收缩性强,而水云母 类和高岭石类的膨胀收缩性则较弱。 土块越干,骤然灌水湿润,这种作用愈 明显,有如“爆破”一样。促使土体破碎形成 结构。   a、当干湿交替时,由于胀缩性的差异使土体产生不等的变形而依脆弱线开裂成小块   b、当土体吸水时,由于孔隙中闭蓄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力,使土体破碎 (2)冻融交替作用 (alternation of freezing and thawing ) 水分结冰时体积膨胀增大约9%,对周围的土体产生压力而使土壤崩裂。  三、团粒结构(granular structure)在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上的意义 团粒结构具有小水库、小肥料库、空气走廊 的作用,协调水气状况能力强,因而是理想的结 构体。 一、土壤力学性质 (三)、土壤塑性 (soil plasticity) 1.概念:塑性是指土壤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当外力撤消后仍能保持这种变形的特性,也称可塑性。传统的泥塑艺术工艺,就是利用粘土的这一特性形成的。 土壤塑性是片状粘粒及其水膜造成的。 土壤表现塑性的含水量范围是土粒间的水膜已厚到允许土粒滑动变形,但又没有丧失其粘结性的范围。 上塑限(upper plastic limit):土壤呈现塑性的最大含水量,又称流限。 下塑限(lower plastic limit):土壤呈现塑性的最小含水量,又称塑限。 塑性值(plastic index):上塑限和下塑限的差值,又称塑性指数。 塑性值愈大表示土壤塑性愈强。上塑限、下塑限和塑性值均以含水量%表示之,它们的数值随着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2.影响因素 (1)粘粒含量 质地愈粘重的土壤,塑性愈强。 (2)交换性阳离子 交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