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怀古 公开课教学方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壁怀古 公开课教学方案

教 学 方 案 总第 页 日期 20 年 月 日 星期 课 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提高朗诵水平。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教学,通过朗读感受文本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重 点 难 点 领悟苏轼“人生如梦”的感慨和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的旷达洒脱情怀。 感悟苏词感情激荡、气势雄壮的主旋律,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的特色。 教 学 程 序 与 策 略 备 注 一、导入 播放《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三国是一个战乱纷争的时代,乱世出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让后来人品。那么,三国中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你喜欢的原因。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三国时代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二、作者介绍及词作背景 (一)作者简介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苏洵、苏轼、苏辙。 苏轼(1036--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称“三苏”。 (二)词作背景 元丰二年,因被指控“讥刺朝政,包藏祸心”,遭到逮捕、审讯,史称“乌台诗案”,后贬谪黄州。正是此时,与友同游黄州城外赤鼻矶而作此词。 三、朗读 1.全班齐读。 朗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称做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这类豪放派的文章应该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语句应读得洒脱。 2.名家范读。 3.点名朗诵。 四、了解文章段落大意(ppt) 五、感受景 1.学生齐读文章的写景片段(上阕) 2.提问:上阕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它的特点是怎样的? 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 3.深入探究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分析壮写长江的特色。(ppt) ②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周郎”给人一种年轻潇洒的感觉。“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能否把“初嫁”换成“出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周瑜24岁被授予“建威中郎将”,并娶了江东美女小乔,34岁为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而苏轼呢? 我们所认识的苏轼是才华横溢的,诗歌、词、书法、散文方面都才华出众。但是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官场受挫,还险遭杀头之祸。被贬黄州时的他已47岁,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心中涌动的是惆怅与失意。 2.理解苏轼的人生态度。 讨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深深感到特别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肯定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的消极,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赏析: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