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三单元 《阁夜》 教案2.docVIP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三单元 《阁夜》 教案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三单元 《阁夜》 教案2

《阁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鉴赏这首诗的风格,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教学重点: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鉴赏这首诗的风格,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教学难点: 1、理解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节 一、导入: 由《登岳阳楼》导入。 二、解题: “阁”指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 三、合作交流学习: 1、学生自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和情感。 2、学生参看书本注解理解诗意。 3、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那么诗人有哪些所见所闻所想? 四、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把握诗歌节奏和情感: 1、指定学生诵读诗歌,教师评点:(节奏、情感) 2、教师作诵读技法指导: 书本P43 3、再指定一学生诵读: 4、全班齐读: 参看书本注解理解诗意。 1、学生就诗中词句意思提问,教师释疑: 2、教师就诗中重要词句提问: 哪些所见所闻和所想? 见到了冬天晚上的霜雪景象,天上的星星在三峡中倒映的动态;听到了跟战争有关的声音如鼓角、野哭、夷歌;想到了与夔州这个地方有关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公孙述等人。 五、鉴赏诗歌: 首联: 1、首联给我们交代了哪些要素?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交代时间、地点和天气情况。 夜雪初霁之景。 2、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这夜雪初霁之景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诗人借夜雪初霁之景烘托出凄凉悲怆的心境。 3、怎样理解“凄凉悲怆”的心境? “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时光易逝之感,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已届暮年之意;“短景”前一个“催”字有时光飞逝、人生短暂之感;而称夔州为“天涯”,便含有沦落天涯、久客不归之意;“宵”,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综上所述,诗人借夜雪初霁之景烘托出凄凉悲怆的心境。 颔联: 1、 颔联写诗人冬夜闻见之景,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 听觉、视觉。 2、“鼓角”指什么?这一意象告诉了我们怎样的现实? 军中的乐器,用于报时或发号施令。五更时分,军营中传来悲壮的鼓角声。 诗人借听觉写出了时局动荡、兵革未息、战争频繁的现实。 3、颔联的对句诗人借视觉写出了三峡的壮美,请学生说说壮丽的表现? 三峡水流湍急,天上的星河倒映在江峡中,随着江水摇曳不定。 4、我们结合杜甫的生平事迹以及时局,大家想一想“三峡星河影动摇”有何象征意? 天上星河壮观无比,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使我们想到了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和时局的纷乱。诗人将沉郁悲慨的情感融入到壮美的三峡夜景之中,这是寓情于景的写法。 颈联: 1、这一联写拂晓前所闻,诗人听到了什么声音? 哭声和歌声。 2、人们为何哀哭? 此时的蜀中,外有吐蕃军队的侵扰,内有崔旰等军阀的混战,战祸绵延多年,人民死伤无数。“野哭千家”便是对这种战乱时局的准确概括。 3、“夷歌”指什么?诗人听到“夷歌”后心情会愉悦起来吗? 少数民族的歌谣,异乡的歌谣。 “夷歌”暗指自己衰老多病仍流落异乡;天还未大亮,山城四处已飘荡起打渔砍柴人的歌声,使人们意识到当地百姓为生计而操劳的艰辛。“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4、这一联中有一个词就把偏远的夔州民族杂居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是哪个词? “数处”,是说不只一起而又多处。 尾联: 1、尾联提到了两个历史人物,是哪两个?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叹? 诸葛亮和公孙述。 诸葛亮神机妙算一世英名,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中,化为历史的尘埃,那么我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感叹。 2、想到诸葛亮和公孙述那样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中,诗人感到很宽慰? 表面上是以诸葛亮、公孙述终归“黄土”自我安慰,而实际上充分传达出诗人情感的矛盾和苦恼。更显出内心的凄苦万状。 六、作业: 1、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说说这首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 悲时光易逝;悲战乱人民之苦;悲贤愚同归。 2、背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