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五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含答案).docVIP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五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五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含答案)

书序是古代序文中的一类。或由作者自己撰写,或出自他人之手,一般讲述书籍或文章写作的缘由和经过,或对书籍、文章内容加以补充、评论。像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按文章题目看,这是一篇书序,是为书籍出版写的序言,内容是阐明作者写此书此文的动因,书的内容、意义、写作过程等,但本篇序却非如此,它虽是文序,但内容却是一篇史论。 早期的序文,除单篇作品的置于作品之前外,书籍的序文一般都置于全书之后,内容不仅包括此书的创作缘由和经过,还包括内容提要与目录。比如曾巩的《战国策目录序》。在宋代书序三大家(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中,曾巩以其目录序受到世人推重。一般书序,大多以究本溯源、考订缺失为主,唯曾巩作序,必对古书的内容或观点阐发自己的见解。这篇书序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序文有以议论为主和以叙事为主两大类,但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往往是集叙事、议论为一体,有的序文往往还带有抒情色彩。唐宋八大家撰写这类文章时,往往会以书籍本身作为引子,生发出对时政、历史、文学等的看法。 因此,书序的思想和文学价值有可能超过所序的书籍或文章。书序的写作手法,或偏重议论,或偏重叙述,形式上较少束缚,作者可以较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有些书序可以当作学术或思想评论来读。 第15课张中丞传后叙 走近作者 韩愈(见《原毁》) 相关背景 本文写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张中丞,即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玄宗天宝年间为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东)令。安史之乱爆发时,他率部英勇阻击叛军,先后坚守雍丘(今河南省杞县)、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肃宗至德二年(757)正月,受封为御史中丞、河南节度副使,与睢阳太守许远合兵共同守城,同围敌苦战十月,终因粮绝兵尽,无人救援,城破,与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36人壮烈殉国,年48岁。 张巡、许远功勋卓著,而当时一些文官武将为开脱自己怯敌逃跑的罪责,却百般诋毁他们。李翰是张巡的好友,曾客居睢阳,亲见战守实况,便撰写《张巡传》上呈肃宗,意在澄清是非。然而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仍处于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状态,为割据、分裂制造舆论的人还在诽谤张巡、许远。韩愈对此异常愤慨,从维护国家统一的目的出发,写了这篇文章,对李翰的《张巡传》作了重要补充。 文意感知 本文对李翰的《张巡传》作了重要补充和发挥,驳斥了对张巡、许远的诬蔑,表彰了他们为国守土的卓越功勋和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同时,也对专务姑息、为叛乱势力张目者以有力回击。 思维导图 一、通假字 1.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同“脏腑”,译为“内脏” 2.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同“识”,译为“作标记” 3.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同“尝”,译为“曾经” 二、古今异义 1.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古义:透彻地了解   今义:传达,使知道 2.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 古义:参与军中事务 今义:多指投身到……中 3.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 古义:……时候的事情 今义: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 4.此矢所以志也 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表结果 5.籍时尚小 古义:当时还 今义:当时的风尚 6.吾于书读不过三遍 古义:不超过 今义:表轻微转折的连词 7.霁云慷慨语曰 古义:情绪激昂 今义:大方 8.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古义:感动愤激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的好感 9.颜色不乱 古义:容貌神色 今义:指色彩 三、一词多义 1.竟 2.卒 3.滋 4.是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作状语 虽食,且不下咽 向下 2.动词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远见救援不至 救援的军队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使……成就 ②贼以刃胁降巡 使……投降 3.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引绳而绝之 使……断绝 五、文言句式 1.被动句 (1)城陷而虏。(“陷”与“虏”含被动意) (2)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为所”表被动) 2.省略句 而贼语(之)以国亡主灭。 3.状语后置句 (1)疑畏死而辞服于贼。(状语“于贼”后置,应在“辞服”前) (2)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状语“于贺兰”后置,应放在“乞救”前) (3)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状语“在亳、宋间”后置,应在“有田”前) 4.宾语前置句 其他则又何说!(宾语“何”前置,正常语序为“说何”) 1.文章第二、三两段中作者是如何驳斥当时社会上那些诽谤张巡、许远的说法的? 明确:首先驳斥对许远“畏死而辞服于贼”的诬蔑;然后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即许远应负陷城之责的谬论;再驳斥“责二公以死守”的观点。 2.第六段补叙了有关张巡的哪些细节?这些细节对表现这位英雄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