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简史的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书法简史的资料

中国书法简史资料 为了更好地学习书法,我们有必要了解它是怎样产生、发展过来的。本章对中国书法史作一个简要介绍。 第一节 先秦书法   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书写汉字的艺术,与汉字是同时产生的。 汉字究竟产生于何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答案。历史上有黄帝时仓颉造字的传说,但寻不出确凿的证据。我们认为,任何文字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汉字决不会是一人的独创,或许仓颉在汉字的形成过程中做了一些整理的工作。近现代的考古发现告诉我们,出土的原始社会晚期的文物上所存有的一些“文化的象形符号”,(图1)可以认为是汉字的最初萌芽。但我国殷商以前的先民们究竟使用什么样子的汉字,因为遗留的真迹几乎没有,所以无法评说。这样一来,中国书法就只能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说起。 甲骨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较早较成熟的汉字。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是记录当时占卜的一些内容,所以又称卜辞。甲骨文是用尖利的工具契刻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甲骨文在锲刻之后被涂上了颜色,或许这是古人为了使字迹更醒目,易于识读,但显然不能排除其中美化文字的成分。如果说这还仅仅是外在的,还不是书法本身,那么,甲骨文的用笔、结体、章法表明,它已经初步具备了书法的基本要素。从笔画上看,甲骨文无论是刀刻的,笔写的,都已经做到了笔画的瘦硬挺拔;从结构上看,甲骨文在错综变化中显示出了均衡、对称和稳定;从章法上看,虽然甲骨文的字形大小不一,但总体上错落有致,疏朗相宜,因此给人一种古朴自然的艺术美感。(图2) 随着甲骨文演变为金文,文字和书法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甲骨文尚未定型,许多汉字繁简失当,一个字往往有多种写法,而金文则已经简化和基本上定型了,这些属于文字的进步;金文的笔画逐渐变得粗挺古朴,结体也比较紧凑,匀称,这显然是书法的进步。金文的艺术特征比甲骨文更明显,这表明,至少在殷商时期,书法就已经初具形态了。 两周国祚长达八百年以上,这是一个金文艺术登峰造极的历史阶段。西周初、中期,金文仍保留着甲骨文的一些特征,如笔画有粗有细,字体大小不一,有长有短,行列也不那么整饬。西周晚期,金文趋于成熟,原来两头尖细的笔画变得圆润工整,字的结体较为紧凑匀称,章法也渐趋整齐了。代表作品有:《大盂鼎 》(图3),大盂鼎内壁有铭文291字,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毛公鼎》(图4),毛公鼎内壁铸有498字长篇铭文。其书法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西周晚期成熟的金文风格。《散氏盘》,书法结构奇古,线条圆润凝炼,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其“浇铸”感很强烈,表现了浓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割据,各国在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保持着极大的独立性,因而同宗于西周金文的各国文字,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一个字的写法,往往齐楚有异,秦燕不同。王国维在《史籀篇疏证序》中说:“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指出秦与东方六国文字上的差异。东方六国的文字被称作“六国古文”,其品式多样,风格不一,有很高的艺术性。秦国的文字对西周金文作了进一步简化,从用笔看,笔画圆润,粗细均匀,从章法看,更加严谨整齐,纵成行,横成列。代表作有:《石鼓文》(图5),石鼓共十枚,形似鼓状,每件石鼓上以籀文刻四言诗一首,共十首,其内容为记述秦王游猎之事,故石鼓又称为猎碣。《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同时,本身的艺术成就也很高。其书法结体方正,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书写意味十分浓厚,能鲜明地表现出用笔的雄强浑厚,古朴苍劲,堪称大篆发展的成熟形态。 第二节 秦汉书法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实施“书同文”,制定规范统一的字体,便是其中主要的一项。秦丞相李斯承始皇旨意,对大篆加以整理和简化,改为小篆(亦称秦小篆)。小篆遗迹主要有《峄山刻石》、《会稽刻石》、《泰山刻石》(图6)等,其中《泰山刻石》的结构直接继承了《石鼓文》的特征,但比《石鼓文》更加简化,体态修长,圆润流畅,疏密匀停,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为标准秦篆,是后世小篆之祖。唐张怀瓘称颂李斯的小篆:“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此外还有诏版、权量、瓦当、兵符等文字。 秦朝不仅成就了小篆这一字体,而且还创造了隶书。相传隶书的初创者是秦朝的程邈:程邈善大篆,后因事下狱,被囚于云阳狱中,程邈在狱中十年,潜心研究,删繁就简,把篆书的圆转改变为方折,从而造出了一种新的字体——隶书,因此很得秦始皇赏识,出为狱吏。其实隶书的产生也决非一人之功,而是人民群众集体创造的,可能程邈在隶书的形成过程中做了一些加工整理的工作。秦统一后,为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