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怀光之叛逃河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李怀光之叛逃河中 ?宁、河中等地,而他最终叛逃河中,这是为何?归根结底,有其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方面因素,笔者在本文中试着从这些方面进行论证。   关键词:李怀光;叛逃;河中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5-043-02   关于建中四年李怀光之叛,陈寅恪先生在《论李怀光之叛》一文中认为神策军与朔方军粮赐不均是导致李怀光叛乱的一个重要因素。黄永年先生在《“泾师之变”发微》中更为明确的指出朝廷对朔方军的猜疑是促使李怀光反叛的根本原因,李晟在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至于李怀光为何逃往河中而不是?宁?王效锋学长曾在《唐德宗“奉天之难”研究》提及过,鄙人认为其分析较为简约,且无相关材料予以佐证。因此,笔者认为对“李怀光叛逃河中”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通鉴》卷二三○兴元元年二月条载韩游?献策于德宗:“怀光总诸道兵,故敢恃众为乱。今?宁有张昕,宁武有宁景璇,河中有吕鸣岳,振武有杜从政,潼关有唐朝臣,渭北有窦觎,皆守将也。陛下各以其地及其众受之,尊怀光之官,罢其权,则行营诸将各受其本府指麾矣。怀光独立,安能为乱。”。由此可知,在李怀光未逃往河中前,?宁、宁武、河中、振武皆属于怀光的势力范围。①李怀光叛逃时为何选择较远的河中而不往最近的?宁呢?笔者仔细查阅相关史料,发现李怀光逃往河东是由经济、政治、军事、地理等诸多因素决定的。   一、经济因素   张国刚先生在《唐代藩镇研究》一书中谈到藩镇动乱具有奢利性这一特点,同是藩镇叛乱,我想这一点在李怀光的朔方军中也是存在的。因此,李怀光在叛逃时必须要考虑到去哪里才能使部下“有利可图”,以便使之为己所用。此外,李怀光反叛朝廷后,当务之急就是找一个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地方作为根据地与之对抗。由此可知,经济问题是决定怀光去处的重要因素。《通鉴》卷二三○兴元元年二月条记李怀光说其众:“今且屯泾阳,召妻孥于?,俟至,与之俱往河中。春装即办,还攻长安,未晚也。东方诸县皆富实,军发之日,听尔俘掠。”从怀光的说辞中可知,河中诸县不但符合以上条件,连在?州军士家属也要迁往河中。而?宁这一地区却不具备,否则,怀光就直接前往其地了。孤证不足为凭,现据《新唐书.地理志》将这两个地区邻近三州户口统计如下:   在古代中国,赋税是人丁为标准收取的。因此,人口的多少是经济是否繁荣重要衡量标准。据上统计?、宁、庆三州总计85046户,口474323;蒲、?、同三州213932户,口1395249。蒲、?、同三州人口几乎为?、宁、庆三州的三倍,由此可见,河中地区附近的经济实力远远超过?宁地区。因此,李怀光叛逃河中是他所辖范围的最佳选择。   二、政治、军事因素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一李怀光传载李怀光从小参军,上元中即为朔方都虞侯,大历六年兼御史大夫,加军都虞侯,郭子仪恃之以镇军。十三年复本官,仍兼?、庆、宁三州都将。德宗即位后,以之兼河中尹、?州刺史、?宁庆晋?慈隰节度支营田观察押诸蕃部落使。由此观之,?宁地区实为怀光之老巢。怀光放弃老巢前往河中其军事上的原因在于:1.?宁丢失。兴元元年二月,韩游?杀怀光留后张昕,占据?宁地区,怀光回老巢难免与之一战,且无利可图,故弃之。2.吐蕃忌恨怀光,使之不敢以此为根据地。?、宁等州原本是防备吐蕃入侵的,而李怀光又长期扼守这一地带,与吐蕃的冲突是再所难免的。《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一李怀光传记:“怀光频岁率师城长武以处军士,城据原首,临泾水,俯瞰通道,吐蕃自是不敢南侵,为西边要防矣。”,正由于怀光的勇猛,吐蕃自是不敢南犯,其间之冲突便不言自明。此外,《旧唐书》李怀光传又载:“初,诏遣崔汉衡使于吐蕃,出兵佐收京师,蕃相尚结赞曰:‘蕃法,进兵以统兵大臣为信。今奉制书,无怀光名署,故不敢前。’上闻之,遣翰林学士陆贽诣怀光议用蕃军,怀光坚执言不可者三,不肯署制。”吐蕃本可借佐收京城之名大掠中国,却因怀光不肯署名、对己不利而不敢轻举妄动,这笔账也会如数记在怀光头上。再则,怀光所领之兵加上?宁地区之兵已有六万之多,②若前往?州,定会使吐蕃感到威胁,从而吐蕃便会与唐王朝联合剿之。3.朱?对怀光态度的转变,也是怀光前往河中的因素之一。《通鉴》卷二三○兴元元年二月条记:“始,怀光方强,朱?畏之,与怀光书,以兄事之,约分关中,永为邻国。及怀光决反,逼乘舆南幸,其下多叛之,其势益弱。?乃赐怀光诏书,以臣礼待之,且征其兵。怀光惭怒……”这表明怀光与朱?已经没有结成联盟的可能,若前往?宁地区,必受制于朱?。因为盘踞在凤翔的李楚琳、泾原的田希鉴是投机分子,时而恭顺朝廷,时而受朱?节度;但无论他们偏向谁,对怀光的老巢?宁地区都是不利的。4.怀光控制着河中及附近地区,退往河中可扼守潼关、蒲津关,北挡马燧,坐观成败。《旧唐书》卷一三四马燧传载:“初,李怀光据河中,燧遣使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