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焦如焚 2009年第12期
,焦虑可能使个体不恰当地使用防御机制,导致神经症状。而神经症状对于饱读诗书、思维活跃的文人来讲,又更多地体现为怪诞的思想和行为。说到思想行为怪诞,莫不以晚明因异端而著称的李贽为典型:自小所受的是儒家正统教育,却常常抨击孔孟之道,甚至在《焚书?论证篇》中讥讽后儒“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形若狗彘然也”;李贽身为儒者,却立下要求施行伊斯兰葬礼的遗嘱;内心并不笃信佛教,却又抛妻弃子,落发为僧;既已做了和尚,却偏偏不守佛家清规戒律,收女弟子,在佛堂上大啖狗肉且悬挂孔子像;年轻时为养家糊口,甘愿千里迢迢去河南任一卑职,却于官运亨通时,在姚安知府任上毅然辞职;既已辞职,遁入空门,却对社会政治关注依旧……如此异端行为难道仅仅一句反封建反传统且傲世不羁就可以解释么?究李贽一生,其背后藏着一颗极度敏感而又倍感焦虑的心,有多少人能推心所及呢?纵观今人看待李贽,或多或少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过多地从主流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为了维护李贽“反封建斗士”的正面形象而忽视李贽异端行为背后的深层因素,当然也包括其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在微观上把握李贽的心理无意识,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去洞察李贽的焦虑,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一、 焦虑的本质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讨李贽的焦虑心态,则必须了解焦虑如何定义,如何应用于人格分析。在《精神分析引论?第二十五讲》中,弗洛伊德详细地阐释了焦虑的定义,他认为,焦虑源于自我,是自我“对于外界危险或意料中伤害的知觉的反应。它和逃避反射相结合,可视为自我保存本能的一种表现”。[2]他的这种焦虑论又被称作“焦虑的信号理论”。
焦虑论作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重要环节,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焦虑产生的逻辑顺序:把产生焦虑的原因放在前面,作为焦虑的前提;焦虑放在之后,作为结果;而随之出现的神经症状应放在最后,作为焦虑的结果。而焦虑分析的方法论则是遵循精神分析理论中非常重要的因果回溯原则,“弗洛伊德坚信,没有任何麻雀从房顶上落下不是出自上帝的特殊意愿,‘没有一种心理表现是无意义的、任意的、没有规律的’。”[3]在弗洛伊德看来,任何纯粹的偶然现象都是不存在的,而任何的客观结果都是由主观动机引起的,因此运用精神分析法时应强调追本溯源,探讨研究对象无意识的原始动因。
其次要注意焦虑的具体分类。焦虑的分类是建立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基础上的。而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则包括三部分:本我、超我和自我。本我(id)的定义散见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纲要》,大致可认为本我是指本能,即“肉体对于心灵的要求”,大致以快乐为原则,追求自身的满足。本我具有无意识、非理性、非时间性和非道德性的特点。超我(super-ego)是本我发生分裂后产生的一种机能,“这种机能的另一活动即为我们所称的良心。良心最易脱离自我,与自我对峙。”“超我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追求完美的冲动或人类活动的较高尚行动的主体。”[4]由弗洛伊德的上述阐释可知:超我是道德理想和道德规范的内化,是限制本我及使其的实现不逾越社会规则,最终表现为人的行为符合人类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自我(ego)是本我的一部分,体现为理性与常识,起着协调本我与外部世界的矛盾的作用。而在《精神分析引论新编》里弗洛伊德指出:“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我们常不禁深叹生活的艰苦。自我当被迫自认软弱时,便将发生了焦虑:对外界而又现实的焦虑,对自我而有常规的焦虑,对本我的激情势力而有神经症的焦虑。”[5]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可把焦虑大致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是现实焦虑。这类焦虑根源于客观的现实生活,大体上相当于恐惧,对个体的自我保存有帮助。如阮籍的“穷途之哭”,便是处于残暴的司马政权威压下的士人所持有的客观焦虑。二是神经性焦虑。被抑制在潜意识之中且不受欢迎的本我冲动有可能面临残酷现实的压制而无法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形下,势必会让个体对自己的本能冲动产生恐惧,这就是神经性焦虑。三是道德焦虑。当个体的本能冲动与超我(尤其是个体的道德准则)相违背时,必然会引起道德上的焦虑,具体体现为个体的内疚和羞耻,而严重时有可能会出现强迫症。这三种焦虑与李贽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存在相关性,并综合在一起,同时出现且施加影响于李贽身上,塑造了他怪异复杂的个性和乖僻谵妄的为人。
二、 艰难的现实
李贽《藏书?卷二十四?德业儒臣后论》提出“私心说”,即“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6]趋利避害、追求本我是每个人的生物本性。不过在李贽“私心说”的背后,并非只有对人的本能的探索、对当时主流思想的叛逆,也有残酷的现实生活对他心理的影响,尤其是带给他的焦虑。可以说,现实焦虑伴随着李贽一生,也直接影响到了他创作的无意识。对此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