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ppt)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误区课件_1.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pt)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误区课件_1

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误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吴 祥 叶沈锋 30多年来,虽然心电生理研究不断进展,但是对二度房室阻滞的研究进展还不甚深入。文献中对二度房室阻滞有各种不同的定义,尤其是Mobitz Ⅱ型阻滞。因此,在临床心电检测中,心电图评估二度房室阻滞的准确性低于其他心律失常,对二度房室阻滞的误诊也是最多的。 本文旨在对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误区进行新的评述。 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误区 历史回顾 1898年Wenckebach首先描述了一种心律失常现象: 成组的心脏搏动,脉搏呈周期性变化的形式并可重复; 在一次心搏停顿后,心室搏动间期逐渐缩短; 最长的心室搏动间期短于最短的心室搏动间期的两倍; 停顿后的房室传导最佳; 无早搏依据。 此类传导现象被称为文氏周期,并成为医学界最早最著名的人名命名之一。 历史回顾 随后,他和Hay同时发现了房室阻滞的第二种类型,即心室漏搏前的房室传导时间是固定的。 1924年,Mobitz结合Wenckebach的早期临床发现,根据心电图变化特征,将二度房室阻滞中的第一型和第二型分别命名为莫氏Ⅰ型和莫氏Ⅱ型 1956年,著名的芝加哥心电学家Katz与Pick提出了二度Ⅱ型房室阻滞的新定义 每个QRS波前均有一个P波,但个别P波后QRS波脱落,脱落前心搏的PR间期恒定,脱落后的第一个心搏,PR间期可能短于脱落前恒定的PR间期,但具体缩短时间没有明确定义,直到1972年Langendorf等人指出PR间期缩短应该<20ms。 1978年WHO/ACC对二度Ⅰ型房室阻滞的定义为 在至少有2个P波连续下传的前提下,单个P波下传受阻(如3∶2房室阻滞),阻滞发生前后的PR间期不恒定(正常或延长),阻滞后首搏的PR间期常常缩短,后者是诊断Ⅰ型房室阻滞的必要条件。 窦性心率变化对Ⅰ型阻滞的诊断影响不大。 经典的文氏现象是PR间期逐渐延长,然后QRS波脱落,周而复始。 不典型文氏现象多见,PR间期变化不恒定对不典型Ⅰ型阻滞的诊断非常重要。 不典型Ⅰ型阻滞在靠近阻滞前的几个心搏,PR间期可恒定不变。 文氏现象可以使生理性的,也可以使病理性的。 如房室交接处的传导,当心率150bpm时发生的文氏现象就属于生理性的,当心率低于150bpm时发生的文氏现象时传导组织不应期异常延长造成的,属于病理现象。 1978年WHO/ACC提出的定义是: 在窦率或P-P间期固定不变、至少有2个P波连续下传的条件下,单个P波阻滞(如3∶2房室阻滞),而且阻滞发生前后的PR间期恒定。 发生阻滞的长R-R间期必须等于正常P-P间期的两倍。 窦性心率稳定是诊断的重要前提条件,因为迷走神经兴奋可以同时引起房室阻滞和窦率减慢,类似二度Ⅱ型阻滞。 阻滞后第一个PR间期研究 若阻滞后首个P波缺失或PR间期短于其他所有下传的PR间期,则Ⅱ型阻滞的诊断不能成立。 发生阻滞后PR间期缩短见于Ⅰ型阻滞(传导功能改善)、房室分离伴房室交接性逸搏,或起搏器植入者的心室起搏。 Ⅱ型阻滞发生时的PR间期可以正常,也可延长,QRS波可窄可宽,由于阻滞部位多在希浦系统,故典型的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正常、QRS波增宽。 连续2个或以上P波阻滞后的PR间期 在稳定的窦性节律下,有2个或更多P波连续发生阻滞,前后所有PR间期固定不变,根据Mobitz的定义属于Ⅱ型房室阻滞,但根据WHO/ACC的定义,就不是Ⅱ型而是重度房室阻滞。 1978年WHO/ACC定义强调大多数Ⅰ型阻滞具有不典型表现。 如果PR间期的延长非常微小,现有检测仪器就无法记录,从这个角度讲,有可能把Ⅰ型阻滞视为Ⅱ型阻滞。 二度Ⅰ型房室阻滞 Ⅰ型阻滞伴窄QRS波几乎总是由于房室结病变所致,因为发生于希氏束的Ⅰ型阻滞罕见。 Ⅰ型阻滞伴宽QRS波(≥0.12秒)时,阻滞部位在房室结的占30~40%,在希浦系统的占60~70%。 二度Ⅱ型房室阻滞 根据严格的定义,Ⅱ型阻滞发生于希浦系统,很少在希氏束近端或结-希交接处以上部位。大约70%的Ⅱ型阻滞病例与束支阻滞相关,30%的病例是窄QRS波,定位在希氏束。 Ⅱ型阻滞是永久性起搏的Ⅰ类适应症,即使是无症状的患者。 二度Ⅱ型房室阻滞中的双分支或三分支阻滞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也是安置起搏器的Ⅰ类适应症。 诊断二度房室阻滞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房室阻滞 2∶1房室阻滞或连续2个或以上的P波阻滞称为高度房室阻滞。 2∶1房室阻滞可以发生于房室结或希浦系统。 对持续的2:1房室阻滞患者,需要进行希氏束电图记录以明确阻滞部位。 迷走反射介导的房室阻滞(Vagally mediated AV block) 1978年,Massie等报道迷走反射可以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阻滞,与Ⅱ型房室阻滞表现相似, 但病变位于房室结,一般是良性进展,必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