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热病》ppt课件
                    * 黑热病死亡率高,但经药物治愈后可获得牢固的终身免疫力。  前鞭毛体 (鞭毛体)  虫体呈梭形,大小为10~20μm×1.5~4μm 核位于虫体中部 动基体在前部,基体发出一鞭毛,长与虫体相近,弯曲 寄生于白蛉的胃内。  前鞭毛 核 动基体 基体 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又称鞭毛体、瑞氏染色)  前鞭毛体 细胞质呈淡紫色,核呈紫红色 前鞭毛体运动活泼,鞭毛不停地摆动 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 前鞭毛体 鞭毛体(油镜) 黑热病原虫活鞭毛体 生活史         需要两个宿主即白蛉(♀)和人或其他哺乳动物。         1. 在白蛉体内发育         利杜体 →早期前鞭毛体 →成熟前鞭 毛体。          2. 在人体内的发育        成熟前鞭毛体→利杜体。 无鞭毛体 前胃、食道、咽 雌蛉叮咬 胃 7天后 大量前鞭毛体聚集于口腔、喙 前鞭毛体二分裂         在白蛉体内发育 分裂繁殖 无鞭毛体 前鞭毛体 巨噬细胞 在人体内发育: 白蛉叮咬 传播媒介 白蛉 (Phlebotomus ,sand fly ) 体小,3㎜,约为蚊子1/3,驼背状,全身密生细毛,灰黄色 白蛉 鞭毛体寄生于白蛉消化道,二分裂法繁殖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 致病               致病特点:              巨噬细胞大量的被破坏和大量增生。 ? 人体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后,由于利杜体在巨噬细胞内不断繁殖,其结果导致巨噬细胞大量的被破坏,导致巨噬细胞和浆细胞出现代偿性的增生。从而引起脾、肝、骨髓、淋巴结增生和肿大。因为这些器官富有巨噬细胞,细胞增生是脾、肝、淋巴结肿大的根本原因。   脾、肝、淋巴结肿大。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血细胞在脾内被大量破坏→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 血细胞减少→全血性贫血 (此外还有,免疫性溶血作用:抗体抗原结合后在补体的参于下导至溶血)。 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 白细胞减少→抵抗力下降。   肝肿大→肝功能损害→白蛋白合成    减少。 肾功能损害(Ⅲ型变态反应所致)→使部分白蛋白从尿中排出。 浆细胞增生→球蛋白增加,结果导至血浆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临床表现        长期不规则发热(黑热病), 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血浆 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患者常有 出血倾向(鼻衄和齿龈出血),消 瘦等症状。儿童还可引起发育迟 缓。      蛋白尿与血尿:Ⅲ型变态反应导致肾功能损害。 我国黑热病的类型          1. 内脏利什曼原虫病          2. 皮肤型黑热病         全身出现大小不等的皮肤结节,尤其以面部和 颈部多见。        3. 淋巴结型黑热病         无黑热病史,表现为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以 腹股沟和股部多见。无压痛和红肿,嗜酸性粒细 胞增多。         此三种类型可同时发生,也可单独发生。  黑热病死亡率高,但经药物治愈后可获得牢固的终 身免疫力。  黑热病患者照片 东方疖 黑热病病人--肝脾肿大   黑热病人 示脾肿大 黑热病俗称“大肚子病”                                   黑热病病人 12岁男孩 脾肿大 贫血 严重消瘦 实验诊断       1. 病原学诊断       (1)涂片法:以骨髓穿刺涂片法最为常用。其检出率为80%~90%,淋巴结穿刺,检出率较低,脾穿刺,检出率虽然较高,但其危险性较大。          (2)培养法:将骨髓穿刺物接种于NNN 培养基,置22~25℃温箱内,一周后观察 前鞭毛体。         (3)动物接种法:将穿刺物接种于易感动 物(如金黄地鼠、BALB/c小鼠)、1~2个 月后,剖杀,取肝、脾组织涂片。          (1)检测血清循环抗原:用单克隆抗体-      抗原斑点试验(McAb-AST)来诊断黑热病,      其阳性率可达97.03%,假阳性0.2%。敏感      性、特异性、重复性均较好。  (2)检测血清抗体:如 ELISA, IHA,       IFA, dot-ELISA等。     (3)利什曼素皮内试验(LDT):用于 疗效考核和流行病学调查。  3. 分子生物学方法       如PCR。          2.  免疫学检查            诊断标准 凡黑热病流行区内的居民,或在白蛉季节内(5-9月)有流行区居住史的人员, 有长期不规划发热, 脾脏呈进行性肿大等上述临床表现者,必须进行病原学检查。骨髓、脾或淋巴结穿刺物涂片查见利什曼原虫,或将穿刺物接种于三N培养基内培养出利什曼原虫的前鞭毛体均可确诊。   淋巴结型黑热病:多发生于以婴儿发病为主的黑热病流行区(荒漠、山丘地带)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资料员资格考试题库答案下载.docx
 - 煤岩复合体能量传递特性与动力灾害关联性.docx VIP
 - 高血压的危害及有效的降压方法.pptx VIP
 - 生涯发展报告.pdf VIP
 - 2025年山东省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数学活动 月历中的奥秘及和为定值的两数积的规律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docx
 - 2026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招聘3人(非事业编)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弱电施工方案.doc VIP
 - NB_T 11234-2023 压水堆核电厂常规岛压力管道监督管理导则.pdf VIP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每课知识点清单 .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