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高中地理会考试题及答案【优质】.doc
201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直接获取该云图影像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受该天气系统影响,主要天气特点是
A.高温晴朗 B.低温晴朗 C.阴雨连绵 D.狂风暴雨
3.北京时间11月14日20:00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第二次交会对接成功。此时,区时为4:00的测控点为
A.奥塞盖尔 B.远望六号 C.阿尔坎特拉 D.凯尔盖朗
4.两次交会对接期间,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移动方向分别是
A.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南移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5.两次交会对接期间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B.全球各地白昼逐渐变短
C.我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北半球
6.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
A.极地东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东北信风带 D.东南信风带
7.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由于
A.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 B.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
C.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 D.全年受乙风带影响
8.与埃特纳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图4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9.图5数码所示辐射中,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而减弱的是
A. B.② C.③ D.④
图6为“某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甲处地质构造为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地堑
11.甲处谷地成因是
A.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下弯曲 B.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
C.断层处岩石破碎 D.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下降
12.乙河上游修建大坝后,其下游河段
A.含沙量增大B.结冰期缩短C.年径流量增大D.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
13.甲处发育了冲积扇,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冰川堆积作用
14.影响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B.气候和河流C.地形和河流D.植被和土壤
15.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是
A.开山取石,发展建材工业B.围垦湿地,增加粮食产量C.砍伐森林,发展木材加工业D.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16.流经海域的洋流类型依次是
A暖流、寒流、寒流B.暖流、寒流、暖流C.暖流、暖流、寒流D.寒流、暖流、暖流
17.科考人员沿途可观察到不同的陆地自然带景观,这种景观变化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水分B.热量C.地形D.洋流
18.我国
A.1985年以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B.1987年以来,人口总量持续下降
C.2002年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死亡率
D.2006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变化较小
19.目前,我国人口
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长迅速B.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C.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年净增人口少 D.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出现人口负增长
20.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交通 C.矿产资源 D.地域文化
21.为合理规划功能区,该城市工业区宜选址在
A. B.② C.③ D.④
表1为“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比重”。据此完成22—23题。
城镇人数(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 2000年 2010年 年增长率(%) 2000年 2010年 增长百分点 苏南地区 1467 2288 4.54 59.6 70.3 10.7 苏中地区 636 917 3.73 37.7 56.0 18.3 苏北地区 983 1533 4.54 31.2 51.5 20.3
22.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B.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C.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D.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
23.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下径流增大 B.生物多样性增加 C.热岛效应增强 D.土壤肥力提高
24.形成我国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B.人口密度地区分布不均
C.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 D.交通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