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oc) 论《西厢记》主题变迁和人物形象变化的意义——从元稹《会真记》到王实甫《西厢记》.doc

(doc) 论《西厢记》主题变迁和人物形象变化的意义——从元稹《会真记》到王实甫《西厢记》.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oc) 论《西厢记》主题变迁和人物形象变化的意义——从元稹《会真记》到王实甫《西厢记》.doc

论《西厢记》主题变迁和人物形象变化的意义——从元稹《会真记》到王实甫《西厢记》 第31卷第2期 Vol_3lNo.2 开封教育学院 JournalofKaifengInstituteofEducation 2011年6月20日 Jun.202011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1.02.009 论《西厢记》主题变迁和人物形象变化的意义 —— 从元稹《会真记》到王实甫《西厢记》 肖智才.蒋利 (1.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2.湖北省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湖北应城432400) 摘要:从唐代文人元稹写《会真记》开始到元代戏剧家王实甫《西厢记》的定型,中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 历史发展过程.张生,崔莺莺等人物形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越来越深,但是其人物形象却在不断变化,主题 也不断得到深化.从不断演变发展的文本探索其主题变迁和人物形象的变化历程,从而揭示其深刻的社会意 义.对于文学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西厢记》;主题;人物;变化;社会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40(2011)02—0027—03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代剧坛上一朵绽开的奇 葩,它以思想,内容的惊世骇俗来表现那个时代平民 的生活.同时,由于时代的原因,许多人对它褒贬不 一 .但无可否认的是它在在中国戏剧,文学史上的地 位.然而,作为成熟剧作的《西厢记》,它的主题和人 物形象却经历了好几个世纪的流变. 一 ,主题变迁 元稹《莺莺传》的基调由喜到悲,是一出以莺莺 的悲惨命运为结尾的唐传奇.它以凄婉动人的笔墨 描写了崔莺莺与张生情投意合的过程;同时,又以饱 含同情的基调描写了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的结 局,活现了那个时代女子的悲惨命运.在张生功成名 就以后,竟滞留京城不归,不理崔莺莺寄给他信物, 残忍地抛弃了”结发之妻”崔莺莺.更为气愤的是,张 生与朋友谈及此事时.竟深恶痛绝地说莺莺是”尤 物”,”必妖于人”.仿佛自己成了一个无辜的”受害 者”,是受了”尤物”的”勾引”,上了当,现在是”浪子 回头”.这种十分绝情的展示,在作者的笔下有为张 生”文过饰非”的嫌疑.可是,客观上我们能够读到一 曲动人心弦的小说,具有悲剧的力量,起到了对爱情 不专一行为的批判功能. 到了金元时期,着名作家董解元写成《西厢记诸 宫调》,他以元稹《莺莺传》为蓝本,写了一个充满乐 观进取精神,大胆,主动地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的爱 情故事.因此,《西厢记诸宫调》是关键性的一步,它 为人们进一步创作,改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 说,没有《董西厢》,就没有王实甫的《西厢记》,正是 由于他无视封建礼教的大师气概和超凡的创作胆 量,为人们的思想,创作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成就 了后世的作者. 到了王实甫的笔下,他汲取了《西厢记诸宫调》 的精华.抛弃了其糟粕,认为他们的”越轨”行为是合 乎封建礼仪的一面.因此,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以 “情”为纽带的,它并非由于才子佳人的相互仰慕,虽 然张生与崔莺莺是才子佳人.在王实甫的眼里,爱情 是婚姻的基础,只有男女双方”有情”,才能白头偕 老,百年好合.他希望的是”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不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眼里,这是对封建礼 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大胆挑战.… 从《会真记》到《西厢记》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时 间.谁也没有王实甫提出的口号那样响亮——”愿天 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西厢记》的主旨,正是沿着 这一口号得到了千古流传.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 二,人物形象变化 (一)张生 在元稹的《会真记》里,男主人公是一个浪荡公 子的形象,对崔莺莺”始乱终弃”,造就了崔莺莺的悲 剧,而他竞恬不知耻地说莺莺是”尤物”,自己则道貌 岸然地成为了”善补过者”.由于这篇小说写于元稹 26岁时(贞元二十年),而且小说中所写的情事和元 收稿日期:2011-03—20 作者简介:肖智才(1981一),男,湖北利川人,西南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文献学. ? 27? 稹的经历比较吻合,许多人认为这是元稹的自传(鲁 迅《中国小说史略》).虽然后来许多学者认为这种看 法有不当之处,但我们能够从中看出人们的思想倾 向和对”始乱终弃”的张生们的愤恨. 到了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那里,张生虽然是 一 个读书人,有着很高的文学修养,但绝对不是一个 书痴,而是一个充满朝气,富有青春活力的年青人. 当他看到貌若天仙的莺莺时.情不自禁地”胆狂心 醉”,竞要拜访莺莺的住所,并说”便死也须索着”.更 为可贵的是,当他爱上莺莺之后,”不以进取为荣,不 以干禄为用,不以廉耻为心,不以是非为戒”(《西厢 记》卷一),作者正是以这”四不”形象,完全改变了 《会真记》中”非礼不可人”的张生形象.为了崔莺莺,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