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沉积岩石学课件第一章绪论
自我介绍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沉积岩、沉积相无处不在,我们就生活在沉积岩上,我们学校就坐落在三角洲沉积相的平原亚相上。沉积岩石学与沉积相是测井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它的目的是为测井专业的学生掌握地下地质理论,进行测井地质解释和建立油藏地质模型,提高油藏精细描述技能服务。除此之外,测井专业的同学可以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开拓眼界,扩大知识面。如果有同学将来考地质专业的研究生,这门课也是必考课目。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有关沉积岩及沉积相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鉴别沉积岩主要岩石类型及相标志的基本方法,培养进行沉积相分析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基本要求
课程是在学习基础地质的基础上进行讲授的,在教学上要求讲课和实验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沉积岩形成机理、主要沉积岩类型及其特征和成因,与油气运移和储集相关的孔隙结构特征、成岩后生作用等基础理论知识,沉积相、相序递变、相模式、相层序等基本概念,主要沉积相、亚相或微相类型及其基本特征。掌握沉积岩的鉴别特征及鉴定方法,掌握识别相标志、进行相分析的方法。
三、课程安排
本课程64学时,其中52学时进行讲课,12学时安排实验。
由于是限选课,选修课程的目的就很多,一部分同学是因为了解到本课程对自身专业学习的必要性;一部分同学是出于兴趣,因为地质专业的课程与测井专业讲求数理的课程相比,学习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都有所不同,还有些同学是为了学分。但不论是出于哪种目的,作为教师,我都很欢迎。如果大家能通过这学期的学习真正达到各自的目的,那我上课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这样就皆大欢喜了。
为了都能功德圆满,作为教师,我会尽力讲好课,解答同学的疑问,最好能成为大家的朋友;对同学们的要求是坚持考勤,积极配合上课,注意课堂纪律。有空多思考,你会发现这门课有许多奥妙和乐趣,多提问,是对自己负责,也是都教师的支持和激励,因为对于不断发展的沉积学,作为教师也有许多没能意识到或不能解释的现象和问题。
四、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材:
《矿物岩石学及沉积相简明教程》,沈明道、狄明信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沉积岩石学》(上、下)第二版,冯增昭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
《沉积岩石学》,1986,曾允孚、夏文杰主编,地质出版社。
《油区岩相古地理》,1987,赵澄林、吴崇筠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
《沉积岩和沉积相模式及建造》,1987,何镜宇、孟祥化主编,地质出版社。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沉积岩与沉积岩石学
一、沉积岩的概念
(一)概念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s)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它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二)对概念的解释
1. 地壳表层
地壳表层是指: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及生物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层。
普斯托瓦洛夫(1940)把地球表面进行着沉积物生成作用的这个连续带称为“沉积物生成带”。因为沉积岩一般是成层岩石,所以他还把在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未剥蚀和未变质的沉积岩总体称为“成层岩石圈”。但这个圈是断续的、不完整的,而且组成成层岩石圈的岩石不只是沉积岩,还包括也是成层岩石的火山岩类和由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副变质岩(或称沉积变质岩)。
整个地壳分为大洋区地壳(洋壳)和大陆区地壳(陆壳),它们是两种性质大不相同的地壳。洋壳主要由玄武岩组成,厚5~10km,在洋壳上有一层薄的沉积物和沉积岩,现在对它们研究的很少。陆壳平均厚约30~40km,下部为榴辉岩、麻粒岩等变质的基性岩浆岩组成,上部主要由花岗质的岩浆岩及变质岩组成。现代和古代沉积物大量沉积的场所为大陆边缘和大陆内部的坳陷带,在这些地方可以形成巨厚的沉积层,是人们的主要研究对象。
2. 地壳表层条件
地壳表层条件包括:常温、常压、水和大气的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的作用以及重力作用。
(1)常温:地壳表层最高温度见于非洲中部,达85℃,最低温度在北极圈维尔霍扬斯克,达—70℃,因此地表的最大温差达150~160℃左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地壳表层的常温。
(2)常压:海平面压力为1atm,山区不到1atm;以水深每增加10m,压力就增加1atm计算,则200m深的浅海的压力为20atm.一般说来,1~20atm是绝大部分沉积物生成时的压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常压。
沉积岩在地下深处如果受到较高温度、较大压力或应力的作用,将逐渐变成变质岩,甚至被重融变成岩浆,所以沉积岩中分布在地壳上部处于常温、常压的成层岩石圈中。
(3)水和大气的作用:水和大气是母岩风化的主要营力,也是母岩风化产物以及火山物质等搬运和沉积的主要介质。另外,绝大多数沉积岩是在水中沉积的,沉积岩又被叫作“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九年级上北师大学导学案)3.9弧长及扇形的面积.doc
- (九年级上北师大数学课后拓展训练题).4解直角三角形.doc
- (九年级上北师大数学导学)3.7切线长定理.doc
- (九年级上北师大数学课后拓展训练题)2.二次函数的应用.doc
- (九年级上北师数学导学案)2.3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doc
- (九年级上北师大数学课后拓展训题)3.9弧长及扇形的面积.doc
- (九年级上北师数学课后拓展训练题)2.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doc
- (九年级人教版下册导学案20.5磁生电.doc
- (九年级上北师大数学课后展训练题)3.8圆内接正多边形.doc
- (九年级人教版下册导案)22.1能源.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